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起來簡單得很。
不過也有很大可能是看在王恕面子上,抱著兩不得罪兩邊討好的心思,人之常情也。
鄧同知還要說什麼,那邊汪直已經現身了,他連忙丟下方應物,腳步匆匆的上前討好迎接去。
參加宴席的一共有十來人,大多為常州府和武進縣的官員,一個也不少。眾人一起入了席位,在汪直之後落了座。方應物坐在最外,和本地一位鄉紳面對面。
汪直不說話,便沒人先開口。卻見汪公公環顧四周,稱讚道:“這裡很不錯,清爽的很。景緻也好,十分舒服。鄧大人有心了!”
方應物很無語,這位汪直當真是年少輕狂啊。說的太“爽利”了。
如果是一位有涵養的官員坐在那個位置上,開場白必定是:“我代天子觀察江南民風,本不欲驚擾地方,但諸君盛情難卻。。。。。。”
各種珍饈佳餚流水般的呈上來不提,眾陪客便依照禮節輪番為貴賓敬酒,最後輪到方應物,他舉杯道:“在下淳安生員方應物,敬過汪太監!”
坐在汪直右手邊的鄧同知當即臉色就變了,他千叮囑萬囑咐。結果這方應物還是不開竅!
方應物對鄧同知很抱歉的笑了笑,對不起,還是沒有聽從你的勸導。他仔細考慮過,如果上來就指著汪直說“這是騙子”,並不能達到收益最大化。
還是要先表現一番不畏權閹的樣子,樹立起讓別人敬仰的高大形象。然後裝作發現了什麼破綻,最後再表現出自己的睿智拆穿他,這樣才是完美過程。
簡單地說,就是求虐待、求侮辱、求責罵。毆打就算了。至少此人如今在別人眼裡就是汪直,自己戰他就是戰汪直,如此才能反襯出氣節和光輝,事後還沒有風險。何樂不為?
閒話不提,在眾人驚懼的目光裡,汪直手裡酒杯停了停。問道:“淳安麼。。。。。。商相公近日如何?”
方應物答道:“教書育人,優遊林泉。安度晚年而已,只是對廟堂之事多有憂慮。”
鄧同知臉色又變了。方應物居然又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說“對廟堂之事多有憂慮”,這不是明擺著諷刺這一年來大肆打壓異己的汪直麼?
可是令鄧同知更驚異的事情發生了,汪直居然沒有勃然發作,只是冷哼一聲,狠狠地瞪了方應物幾眼。
方應物也很不滿意,這樣挑釁居然也沒激怒他?讓別人看去,只覺得是汪直很大度,而不是他有氣節。
不過他突然醒悟了,這個騙子畢竟不是真汪直,面對諷刺時並不能做到感同身受罷?只好像是聽別人的故事一樣,代入感先天不足。
還要乾點叫他有代入感的事情激怒他,方應物細細思索,忽然又計上心來。他記得冒充汪直的這個叫楊福的人,曾經在京師崇王府當過內監,那麼也是個閹人,就從這方面著手好了。
於是方應物與旁邊人閒聊起來,問道:“最近讀什麼書?”
那人答道:“讀孟子。”
方應物大喜,“在下也正在讀孟子!正讀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頗有心得。”
那人自動腦補了一下全句,“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確實出自《孟子》。下面緊接著一句是:“王見之,曰:牛何之?”
不過那人見方應物說了一半便住口不言,好奇的問道:“下面呢?”
方應物笑道:“看過孟子都知道下面是什麼,還用問在下麼。”
那人先是微微愣神,不明所以,隨後立刻明白了。下面一句是“王見之”,合起來就是“下面王見之”。
下面。。。。。。王見之。。。。。這不就暗諷的閹割進宮的公公們麼?!
此人直想仰頭大笑,但又想到汪直在座,公然大笑豈不是得罪權閹?所以只得低下頭拼命忍著,不讓自己笑出聲來。
方應物的對話,附近都聽到了,但誰也不敢笑,都拼命忍住,一時間水榭內氣氛怪異的很,一大半的人都在低頭咳嗽或者猛吃猛喝。
方應物得意的抬起頭望向汪直,這樣諷刺你,還不立刻發怒?然後就是他方應物不畏強暴、勇鬥權閹的劇情了!
不過卻見汪直臉上一片茫然,他左手邊的百戶也同樣一臉茫然。。。。。。兩個茫然的人看著大家十分不解,又沒人真敢去對汪直詳細解釋。
方應物抓耳撓腮,鬱悶的無處發洩,這兩位是不是沒有認真讀過書?這樣都沒反應麼?莫非自己諷刺的太高深,他們聽不懂?
這真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