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匿,私下處置,此為知情不報之罪也。
其二,他知曉寧良貪贓事,卻有意縱容,並以此相要挾,指使陸府西席張某、管事唐某陰取左布政使職位,此乃居官心術不正也。
其三,陸大人勾結海寧縣、鎮守太監陰指百姓鬨鬧布政使司衙門,焚燒運絲車,意欲移禍江東,此乃妄生事端、陰謀構陷攻訐同僚也。”
這是大事,絕對的大事!
朱按察使當了這幾年按察使,這方面閱歷也算豐富了,立刻憑藉直覺和平素裡一些風聞,感到文中所言多半是真的,那樣可就是一樁官場大案了。
特別是細節如此不含糊,若非是真的,一個官場外人想編成這樣可不容易,不可能毫無破綻。
更別說上書的人是生員,具備正經身份,不是無知百姓開玩笑胡鬧。。。。。。真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這麼多細節,好似親眼目睹一樣。
朱紳當即對經歷問道:“投書者何人也?”
“他留了名帖在此。”經歷趕緊將名帖呈上。
方應物這張名帖,就是曾經送到榆林楊巡撫裡的那種。從首輔大學士到翰林院庶吉士一連串亮晃晃的名頭險些晃瞎了眼睛,讓朱紳更加頭大了。
檢舉人也有不俗的背景,特別是商相公學生這種背景參與進來,頓時讓事情更加複雜而不可預測。
此人當真生猛,國朝還沒有這種先例罷?朱紳又將手裡札子看了一遍,這次讀的很仔細,不像剛才那樣一目十行。
現如今還不是繁榮到糜爛的萬曆年間,是剛從樸實剛健風氣裡走出來的成化朝,萬兒八千的貪贓案已經算得上鉅額贓案了,是能排的上號的大案。而且這還是從關係千萬民眾的海塘修建裡貪汙的,惡劣程度又加了一等。
最要命的是,兩個被檢舉的都是布政使,級別比自己還高的布政使,朱紳感到極其棘手。雖說布、按彼此獨立,但畢竟還是隱隱以布政使司為首的,級別在那裡擺著。
如果是酷吏遇到這種事,就像見了血的鯊魚,八成要為遇到揚名立萬的機會而興奮,但很可惜,朱大人不是酷吏性格。
從哪裡著手?朱紳頭疼的揉了揉額頭,自從本朝定鼎以來,只怕還沒有按察使司收到過一口氣檢舉兩個布政使的稟文罷。
按照程式,按察使司調查低階官員,是可以採取一些手段;調查品級稍高的官員,需要與布政使司會商,或者請示督撫。
但這是兩個布政使齊齊被檢舉,他去找誰會商?本省目前又沒巡撫可以請示。
若不經初步調查就直接向朝廷奏聞,也有點不妥當,萬一是憑空虛構的怎麼辦?那他就成了風聞言事、唯恐天下不亂的小人。
忽然經歷主動稟報道:“這個只有下官看到,再就是老大人你,除此之外本衙門沒有第三個人知曉。”
朱大人明白了他的意思,此事沒有多餘的人知道,便可以暫時壓住檢舉,然後悄悄地將風聲若有若無的放出去,再以靜制動。
如果布政使司那邊收到了風聲,能出面擺平事情,讓這方應物撤回檢舉,那就皆大歡喜了。(未完待續。。)
ps: 昨晚寫完後看到斷網,沒辦法,只好早晨起來通網後補發。
第一百九十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
按察使朱大人的意思當然不是要包庇兩大布政使,將他們被檢舉這件事壓下去,這不是明智人所應該做的。
朱大人沒這個能力,他品級比布政使還低;也沒這個膽量,若故意遮掩包庇,誰知道下一個被檢舉的是不是他?更沒這個必要,他犯不上與貪贓犯和小人同流合汙,何況又沒有好處。總而言之,兩個布政使的事情,又哪裡是他說壓就壓下去的?
朱大人的本意,就是想拖延一下而已。因為他面臨這個情況,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出於謹慎所以要暫時按兵不動,先看看情況再決定行動,學術名詞叫做引而不發。
可是朱大人剛剛交待下去,沒過多久,就見到有個差役匆匆忙忙的被引進進了大堂,向朱大人稟報:“小的乃是仁和縣皂隸,今日在武林門掛出了幾張揭帖,縣中老爺做不得主,特地遣小的十萬火急前來稟告廉訪大老爺!”
所謂揭帖有兩種含義,一是一種文書,二是公開張貼的大字報,此衙役所言的武林門揭帖,顯然就是大字報的意思了。朱紳皺眉道:“什麼揭帖?要驚動到本官?”
“揭帖上是中傷布政使司兩位方伯大老爺的文,又是罵寧老大人貪贓,又是罵陸老大人人品卑劣。。。。。。不過其中細節說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