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禮。再唏噓不已的說:“數年不見,老師已然鬚髮全白。學生只恨不能侍奉左右。”
商輅灑脫一笑,指了指堂中,“如今你也是朝廷使節。進屋坐著說話。”
在堂上坐定,書院中學童來上了茶水。商輅又萬分感慨的說:“古人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今日感慨尤甚。初見時你只是少年童生,孜孜於學業文章,今日再見已成方面欽使、朝廷棟樑,吾輩後續有人矣。”
方應物謙虛道:“受老師恩惠良多,無以為報,早晚還要聆聽教誨。”
方應物這倒不是假話,當初要不是商輅幫他補習,文章不至於太爛,層層考試時哪有那麼容易矇混過關;而且剛出道時,動輒打著商相公關門弟子的旗號,刷聲望時佔了很大的便宜。
商輅嘆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你還是如日初升意氣風發的時候,老夫不能教導你什麼了。”
隨後商輅反過來向方應物詢問了若干故人近況,以及一些朝廷的事情。不知不覺一個多時辰過去了,商輅臉上現出疲憊之色。
方應物暗暗嘆息,當七年前商相公回鄉時雖然年事已高但也神采奕奕,終日讀書閒談也不曾疲倦,如今卻有老態龍鍾之像了。
真不知道自己這次再離開淳安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見面?念及此,方應物既想多呆一會兒,又擔心讓商輅累到,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略略糾結了片刻。
商輅看出了方應物的心思,笑道:“你休要為老夫介懷,老夫此生無憾,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不要做小兒女態!”
方應物搖頭苦笑,“是學生多想了。”
三元及第,位極人臣,全身而退,名垂青史,兒孫滿堂,國家太平。。。。。。作為一個讀書人,商老師這輩子確實沒有什麼遺憾,是非常完美的一生。
商輅又提起別的事情:“前番你曾來書信,說是尚未取字,請老夫費心,如今老夫倒是有兩個字。”
方應物連忙問道:“願聞其詳。”
商輅撫須道:“我看就是其道兩個字,正可與應物遙相呼應,萬物道理由你本心把握。”
方應物鄭重的行禮道:“多謝老師,學生領受了。”
“臨別之前,老夫還有一句話交待。”商老師突然又說:“其實這是你的家事。”
方應物趕緊表態道:“老師只管吩咐,學生無有不從。”
“你外祖父族中有一位老先生,前年從南京工部尚書位上致仕,如今也在鄉間優遊林下。前日與我會晤,託我向你傳話,過往恩恩怨怨一筆勾銷如何?”
方應物稍加思忖便知道怎麼回事了,自己生母家族裡有個老大人在南京做高官,應該是叫胡拱辰的,論輩分與自己外祖父是兄弟。大概就是他找商老師傳話的。
胡家是本縣九大科舉世家之一,當初瞧不上方家,來回生了幾次齟齬。如今胡家最大的頂樑柱胡拱辰老大人致仕,除此之外只有一個舉人,正處在低潮時期。
而方家卻連續出了方清之方應物兩個牛人,堪稱是潛力無限、如日中天,這叫胡家產生了畏懼之心,透過商輅傳話就是變相服軟了。
說實在的,如今方應物志在廟堂,眼裡哪還在乎胡家這點小恩怨?便對商輅道:“胡老先生實在多慮了,學生我身上畢竟也有胡家的血脈,怎會有怨懟之心?”
從倦居書院出來,方應物長嘆一聲,在牆壁上題詩一首道:“白頭歸老荷君恩,一代勳名眾所尊。自古年華稀七帙,本朝科甲重三元。海中仙子長生籙,洛下先生獨樂園。怪見臺光映東壁,郎官又侍紫微垣。”
此後方欽差回到縣城稍作整頓,便啟程返回上花溪村。
本來方應物打算輕車簡從,叫上王英和方應石作陪即可,但王英卻竭力勸道:“秋哥兒你想錦衣夜行麼!”
沒奈何,方應物只能喊上所有隨從,浩浩蕩蕩向縣城西門而去。才剛出了縣城,王英便大驚小怪的叫道:“西門外牌坊多了一座!”
方應物下了轎子看去,他印象裡縣城西門外大道上應該有五座牌坊,現在卻有六座。仔細看多出來的那座嶄新牌坊,上書四個大字——父子進士。(未完待續。。)
ps: 方其道就好像是個民國小名人啊。。。還真如有巧合純屬雷同。
第五百章 入駐蘇州
對於回花溪村的事情,王英和方應石兩人比方應物還積極。方應物看著興高采烈的王英和方應石,心裡默默吐槽,其實真正想衣錦還鄉的是你們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