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錯,試卷的確是彌封糊名,理論上送到東閣後,看不出是誰的試卷。但收卷官親自拿著方應物的試卷到東閣去,難道他沒長嘴麼?難道他不會用嘴巴告訴別人這份試卷是誰人的麼?
會試名次靠前的人和關係戶都會享受這種待遇,不用驚訝。這就是殿試的規矩,告到皇帝老子那裡也沒用。
科舉最終名次分一二三甲。在理論上是這麼產生的——殿試試卷由十幾個讀卷官看過後,每人都會劃出等次符號。
一張試卷得到的頭等評價越多。當然名次也就越高,若一大半人給某試卷畫了四五等,那此試卷必定是三甲了。
在實際操作中,試卷都由閣老先看過,並先評價過,然後才讓其他讀卷官傳閱。所以你懂得。。。。。。這就是傳說中的“定調子”,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當然絕大部分閣老就算提挈自己人,也會講究體面的,吃相不會太難看,不會一定要幫自己人弄個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甚至還會故意反其道為之,以示公正無私。
除非是極個別的奇葩,每每說到此處就不得不點名張居正,沒有吃相比他更難看的閣老了。
不過讀卷官終究是讀卷官,不是閱卷官。他們不能直接決定三鼎甲,這是天子的最高權力。
但天子也沒工夫把三百份試卷都仔細閱讀,所以每次都由讀卷官選出前十名呈進御覽,然後由天子在這小範圍內親筆點出前三。也就是說。試卷進不了這十名裡,就徹底和三鼎甲無緣了。
在成化十七年這次殿試,三百份試卷都已經送到東閣。眾讀卷官圈圈叉叉的評價完畢後,已經是深夜凌晨了。
此時東閣裡火燭高照。卻有兩位大佬臉紅脖子粗的對峙著,場面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