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機會,他在京城絕對不刷什麼聲望了,悶聲發大財才是正理!(未完待續。。)
ps: 有點思路了,晚上繼續,等寫完下一章求個三月月票
第三百三十九章 警告
這次一同來找方應物的同年大約有十來個,科舉結束沒多久,他們大多還都住在東城會館、旅店,聚集起來很容易。
此刻有人起了頭吹捧,便又有其他人跟隨著吹捧,一時間院中喧鬧無比。方應物有那麼一瞬間,還以為自己穿越到了陳橋兵變的趙匡胤身上,就等著被群眾強迫“黃袍加身”了
方應物無奈環視眾人,迎上來的卻是一雙雙充滿了渴望的眼睛,有興奮,有激動。。。。。。
這些新科進士感到自己已經踏上了政治舞臺,多年修身齊家之後可以治國平天下了。此次遇到大風波,他們紛紛渴望抓住機會表現自我,但卻未必看得透其中的兇險。
不過他們還是下意識覺得,需要一個帶頭大哥和主心骨,對大明文人而言,串聯勾結幾乎是本能。
遇到關鍵時候,往往以各種紐帶連結起來,要麼聯名上疏,要麼組織起來一批批的上疏,這樣團結起來才能達到造出聲勢的目的。
但若沒有威望高的核心人物居中坐鎮,那就組織不起來。這樣的人物,不看年齡不看品級,只看影響力和號召力,不是隨便一個就能勝任的。
你們學這個學的倒是很快。。。。。。要被眾人強推為首的方應物連連苦笑,頭皮發麻。
面對眾人的抬舉,他敢說一個“不”字麼?若此刻逆天而行,先前辛辛苦苦積攢的人望只怕就全部毀掉了,別人才不管他有沒有苦衷。
那些觸怒天子也不鬆口、最後被貶斥的先賢們。是不是也因為像自己這樣無奈,所以才被趕鴨子上架成了烈士?
最終方應物只得謙遜道:“在下年輕識淺。有何德何能。。。。。。不過今日天色已晚,明日諸君可各自寫本。待到後日清晨。吾輩共聚通政司大門,一同將奏疏上交!”
“就如此約定!”眾人答應一聲,又互相談了一陣子話,便各自告辭。
看看已經是黃昏,但方應物仍然出了門,他要去劉府找老泰山。因為面對目前這種窘狀,方應物實在琢磨不出什麼辦法,想來想去,也只能去向劉棉花問計了。以劉棉花的豐富經驗加上他的智商。總能想出個法子罷?
一路無話,方應物到了劉府便被帶到書房去。劉大學士正在對貼習字,見了方應物問道:“賢婿突然來訪,所為何來?”
方應物答道:“今日乍聞天子發中旨亂命,特來向老泰山討教。”劉棉花放下筆,奇道:“這有什麼討教的?”
寒暄完畢後,方應物試探道:“老泰山身居內閣大學士之位,不知要如何做?”
劉棉花淡然道:“還能如何?老夫上了一封奏疏,勸諫天子收手而已。”
“老泰山竟然上疏諷議君王?”方應物大吃一驚!
紙糊三閣老之所以被稱為紙糊三閣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三人遇到天子胡來時不敢抗爭,慣會裝聾作啞熟視無睹,所以這劉棉花上疏諫君才讓方應物很吃驚。
“少見多怪,這有何可驚訝?預計進諫奏疏將有成百上千。老夫的奏疏夾在裡面又不起眼。盡人事聽天命而已,成與不成無關緊要。”
方應物道:“老泰山機關算盡,小婿佩服。”
劉棉花想起什麼。便開口教育方應物:“你來的正好,我卻也有幾句話告知與你。第一。切忌得理不饒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進諫。陛下仁心宅厚、體諒大臣。吾輩若情非得已時。隨大流上奏疏虛應故事,聖上也能理解幾分,不會刻意追究,但若反覆諷喻,陛下就要心生厭煩了。”
方應物心裡忍不住吐槽,這種形式主義的默契,大概就類似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罷?
“第二,就事論事,切忌言辭過激烈,讓聖上下不了臺,令尊當年下詔獄,就是吃了言辭太激烈的虧。”
第三,上奏疏進諫,跟隨大流單獨上疏即可,萬萬不可呼朋喚友、拉幫結派一同壯膽上疏。聖上心內是最厭煩這樣的大臣,常常親自在屏風上手書人名記下,譬如當今人稱二弘的毛弘、丘弘二人。”
最後劉棉花總結道:“切記老夫所言,尤其是第三點,萬萬不可引領別人蜂擁而上,這沒有好處!若被天子記恨在心,那連老夫也毫無辦法,只能趁早打好鋪蓋準備貶謫罷!”
這不就是自己想要問的事情麼?聽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