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耳,請老先生諭旨何處。”
白西風唇不動,百知子卻已聽到“城外三里楓林渡,巨石之頂,欲知玄劍之密,三更之時我必恭候”。這是凝音成縷的內功,百知子自是內行,這門功夫並不稀奇,但口唇不動,聲音已達卻是稀奇的緊。
百知子同樣以凝音成縷的內功答道,“您老已勾起我的百般好奇,實在是心癢難撓,我必赴會,唯請您即時明我疑竇。”這一來一往茶肆之中武林豪客俱都不知,只有兩人心知肚明。百知子執禮甚恭,低頭一揖,再抬頭做頭之上白衣老人白西風已不見蹤影,眾多武林豪客俱都是目瞪口呆,徒留一抹斜陽照射在團花盞上。
第二章 西泠吐玄機
三更時分,早已過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時間,但此時正是夜行人外出的最好時間。普通百姓在刀耕火種的年代大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並是因為古人有多麼規律,只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照明之物,一旦日落漆黑一片,如果有淡淡的月光還可透窗而過,如果連月亮都沒有,蒼茫大地則是一片沉寂。
此時正是月黑風高,雖然風搖楊柳傳出有節奏的莎莎響聲,但楓林渡還是伸手不見五指。這黑是普通人稱作的黑,對於江湖客來說,這絕對是講古論今探討不傳之秘的絕佳時間。楓林渡是洛陽殷墟城外的一座渡口,就建在洛水由西向東的轉彎處,水流雖然和緩,但水流下也是暗潮洶湧。當年河圖獻書出自洛水,神龜馱著寫滿先秦文字的版刻擊水而出,黃帝途經此處偶獲此神物,從中領略了無上妙諦,才戰蚩尤,敗炎帝一統中原大地。經此一役,洛水一改溫柔之態,變得暴怒咆哮,大禹治水之時,走過大小山川河流一百零八道,經過洛水不免憑弔黃帝豐功偉業,也有感於洛水奔騰,侵擾百姓,才取崑崙山剛玉之石,反覆磨鍊三十六日,煉得了一塊周匝四百八十尺,高有七丈的翠玉石,置於洛水中流,平息了洛水的左支右突。後人以翠玉石為標記,修築了楓林渡。
此刻,楓林渡翠玉石之上對面盤膝而坐的與其說是人,還不如說是雕像。一人白衣勝雪,鬚髮皆白,雖然風烈烈,但一襲白衣絲毫不為風所動,自自然然的搭垂在身上,非但如此,就連長可及胸的鬍鬚也在風中自然下垂。這老者正是白西風。不動的衣服,不動的鬍鬚,吹得樹葉沙沙作響的風,這本不該一起出現的景象,在老者微閉的眼前好像都很正常。
白西風對面的人自不必說,他是百知子於玉申。與老者的淡定略有不同,百知子的衣服隨風舞動,與平時不同的是,百知子已不是常見的嬉笑怒罵,反而略顯拘束,在老者面前簡直像極了程門立雪的楊氏兄弟。兩人已在此坐了有一段時光,但白西風沉默不語,百知子也不忍心打破這份寧靜。
又約略過了一盞茶的時間,白西風終於啟唇而言,而說的內容又不著邊際。
“當年達摩老祖一葦渡江,成就了少林寺極盛威名。這一葦渡江只是輕身功夫的一種,比之窈矯神龍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人皆知少林由達摩老祖流傳下七十二般絕藝,但怎奈那後輩弟子大多把易筋經當做少林不傳之秘,實則不然。直到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時代,才漸漸地領悟了易筋經實際只是強身健體的動作竅門。但五祖弘忍傳襲衣缽的方式又打斷了後人對易筋經的重解。那個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的神秀終究只是一名和尚,而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的慧能才是萬物皆空的神人。也正是因為神秀和慧能,少林才有分出了南北兩宗。那易筋經也由於苦修和頓悟的不同而生出了兩條路子。”至此,白西風略微頓了一下。
百知子立即接言,“前輩邀我至此,難道是為了講述這易筋經的神妙之處,可這與玄劍又有何關聯,與白風西前輩、吳不歸前輩又有何關聯。”
“長夜漫漫,正式盡話玄機之時,我老且不懼時光易逝,你尚在中年,又何必計較這一時半刻。”百知子無言答對,他已深知此老胸羅萬有,自己百知子的名號與人家比起來,簡直是螢火與皓月爭輝。於是,百知子只得默默地繼續聽白西風言道。
“這還要從西王母、東木公說起。兩位仙人是萬仙之祖,一在西泠,一在崑崙,東木公留下養氣真訣,就是易筋經,西王母留下的卻是玄劍。在一望無際的極西之地,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作西泠的地方,這可不是西湖之畔的西泠,而是一片常年被冰雪覆蓋的極寒之地。西王母究竟如何採天地之精華終成萬仙之祖已無從查究,我們僅知道西王母飛昇之後流傳下來的玄劍。這玄劍既然是天地之間的造化之物,就不是世人儘可窺視。西王母留下玄劍的同時,也留下了護衛玄劍的氏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