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頭,彈彈衣裙上的灰塵,才一掀簾子從後面走出來。掂了掂綁在身上的七毛,問道:“這是咋啦?”
第一卷畫眉鳥兒初入世第四章阮家
一個叫甜姑是和英娘差不多進這個坊的,解開她身上的帶子,抱過她七毛,邊哄邊道:“你快看看吧,你家婆婆給你抱回個閨女,指不定還是你日後的媳婦呢!”英娘莫名其妙沒明白,卻被人一把拉進圍觀的人群裡,指著被傳來傳去哭得起勁的莫寶兒道:“瞧,這不是!”“咦,這是誰家的?看著怪可憐見的!”“英娘,這是你婆婆從大廟裡帶回來的,說是要當孫女養呢,你家那麼多帶把的,總算有了個開壺的了,哈哈!”二牛嬸那個大嗓門粗裡粗俗的一嚷,引得其他幾個也哈哈笑起來。
英娘兀自摸不著頭腦,阮家姥姥栓好了自個家的騾子,走進後院,用葫蘆瓢舀了口灶頭邊水缸的水喝了幾口,才又穿過門廊來到前頭,喊了聲:“英娘!”英娘看到婆婆趕緊上來扶著,道:“姆媽,各個是哪家的娃娃啊?”姥姥看人多,也不方便說實話,依然把自個編的話又說了一遍,英娘聽著覺得奇怪,別人倒也罷了,她瞭解自己這個婆婆,一貫是節儉度日,自家日子又不是很寬裕,怎麼會給領個奶娃娃平添個連照顧自個都不會的奶娃子呢?說起這英娘啊,也是個苦命過的人,英孃的爹是原錢塘縣的茶商,因為生意不慎賠光了老本,病的不輕,留下英娘一個孤苦伶仃的弱女子面對逼債的人束手無策,牙人將她買到了南槐的楚家別院做粗活,在那裡認識了當時給楚家做佃戶的阮平。一來二往的有了感情,阮平老實人不敢求東家討英娘,還是他娘阮老婆子出了面,求了大管事的,人家看他家一家子勤懇又老實,英娘不是死契,又趕上當年老太太做壽讓各個莊園遣一批願意回家的大齡女子回家自行婚配,正好做個順水人情準了。英娘賢惠,又兼阮平老實肯幹,莊稼人趕上好年景又肯幹,日子好了很多,英娘在臨安長大,瞭解臨安人情,又尋思著到底現在的風氣是讀書人最有出息,當年他父親若不是想著讓她嫁個讀書人尋來尋去給找了個心術不正的太學生,也就不會被人坑了,但是這也是本朝的風氣,若是想日後孩子有出息,還是要回臨安安家,臨安坊間私塾學堂遍地,雖參差不齊,總比在村裡找不到夫子的好。
尋思著回臨安城裡,就和阮平商量了,阮平和他娘覺得也是理,自個沒文化一輩子被人看不起也罷了,眼瞅著家裡日後添了孫子,也就希望能夠有個好前景。所以東湊西拼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來到了臨安,找臨安官府的樓店務①租賃到了這處鋪席,英娘憑著往年入過私塾念過書,又受父親的影響,知道臨安酒樓本小利大,全因官府鼓勵支援著,就開了這家茶酒鋪子。這後來又添了六毛,直到七毛。孩子多了,姥姥也一塊過來幫著照顧孫子,獨獨留了阮平依然還在村子裡做佃戶,有時候還可以帶來不少新鮮的蔬果米糧的,節省些進貨的成本。
英娘這個人心思活卻又不浮誇,開的店面不大所以弄得菜餚走的是大眾路線,沒有御街那大酒店裡複雜的菜餚名堂,但是端在一個花巧二字上動心思,菜餚還是那個菜餚,飯食麵羹還是那些東西,可是她敢想敢做,比如說專賣家常的燜飯管個初飽的打包外帶的,也就是些頭羹,石髓飯,泡飯,浙米飯,夾雜上一些個煎事件,托胎,肚尖,腰子之類,她尋常還會給加些個素食淋上些姜油多,辣瓜,伴生菜,諸般糟淹,口味就多了些方便那些公差行事,吃了管飽還能夠多口味選擇。
堂吃的東西菜品也比較多,其實就這幾樣但是英娘會花心思隔幾日換一批,看得人覺著總有新鮮味道,這比較符合臨安人喜歡新鮮玩意的口味又有老牌子的味道。漸漸地英娘這阮家鋪子也就在坊裡頭出了點名氣生意紅火了。左鄰右舍的都知道,這阮家有個賢惠又能幹的當家娘子,又會生,幾個兒子還挺聰明,都說阮家姥姥有福。不過日子也不是都很順暢,英娘以前生了大毛二毛,卻趕上**,都不曾養過三歲,好不容易有了三毛,生三毛的時候卻又遇上難產,生下來接生婆說已經斷氣了,當時的風俗這出了孃胎就夭折的必是帶煞,得早早處理了,當時大家都還在楚家村裡當莊園裡的下人,園子裡頭還有當家一個歸寧的夫人有著身子臨盆了,怕衝了貴人的胎氣,阮平就把小身體給裹了準備去村子後山埋了。
結果那一日是晚上,風雨交加的,還帶閃電,一個霹靂下來,正挖坑的阮平嚇了一跳,再聽,就聽到沒有聲息的襁褓裡有了聲響,三毛又活了。後來就有人說,這三毛連老天都不收,果然是帶煞的,總是有人勸他家把三毛送走,送給慈幼局②或者哪個廟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