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捌 從君權到民權(2)

■ 對,只不過一種是拋棄他,讓他去做孤家寡人;另一種是廢了他,讓他去做孤魂野鬼。實際上,孟子有一個主張,就是君主如果不合格,人民有權革命。

□ 孟子說過這話嗎?

■ 說過,也是對齊宣王說的。有一次,齊宣王問孟子,商湯作為夏桀的臣子,周武作為殷紂的臣子,怎麼可以弒君呢?孟子說,破壞仁的叫做賊(賊仁者謂之賊),破壞義的叫做殘(賊義者謂之殘),賊仁殘義的就叫做獨夫(殘賊之人謂之一夫)。我只聽說過打倒了那個獨夫殷紂,沒聽說過什麼“弒君”。

□ 孟子當真說了這話?

■ 千真萬確。他的這段話,就記錄在《孟子》的《梁惠王下》。

作為“體制內”的改革者,孟子是走得最遠的

□ 這有點奇怪。孟子,難道是主張*制,反對君主制的?

■ 不不不!孟子怎麼可能反對君主制呢?他是維護君主制的。君主制的基本原則,比如君權神授,君主獨尊,他都維護,都贊成。

□ 你這樣說,有證據嗎?

■ 有。孟子有個學生,叫萬章。萬章曾經問他,堯把天下給了舜,有這事嗎?孟子說,天子不能把天下給人。萬章問,但是舜得到了天下,誰給他的?孟子回答說“天與之”。這就是他主張“君權神授”的證據。

□ 主張君主獨尊的證據呢?

■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這也是孟子的名言,雖然他說這話是孔子說的。所以,孟子和孔子一樣,也是“體制內”的人,至少在思想上是“體制內”的。他也和孔子一樣,主張在“體制內”進行改革。只不過孟子比孔子走得更遠。作為“體制內”的改革者,孟子可能是走得最遠的。

□ 孟子怎麼就比孔子走得遠呢?

■ 孔子的改革主張是“正名”,也就是君要像個君,臣要像個臣,父要像個父,子要像個子。孟子卻明確提出,君主不但要像個君的樣子,而且如果不合格,就不能享受尊崇,人民也有權進行革命。

□ 那麼,君主要怎樣才算合格呢?

■ 也有三個要求。第一,要“關注民生,與民同樂”。孟子認為,一個君主,最起碼要能保證國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如果像梁惠王那樣,弄得“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在孟子看來就不合格,至少不太合格。

□ 怎樣才算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 也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標。比方說,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絲綿襖(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歲以上的都有肉吃(七十者可以食肉),老而無妻、老而無夫、老而無子、幼而無父的人(即鰥、寡、孤、獨),都能得到關心。這些都是硬指標,沒有價錢好講。

□ 還有軟指標嗎?

■ 有,“與民同樂”就是。孟子對齊宣王說,能夠與民同樂,那就天下歸心,那就是王道呀(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 既然是“王道”,那就不是底線了吧?

■ 對,是高標準嚴要求。底線,還是保證國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如果既能夠關注民生,又能夠與民同樂,那就是合格的君主。這是第一個條件。

□ 第二個條件呢?

■ 合格君主的第二個條件,是要“瞭解民意,尊重事實”。比方說,選拔官員,誰說了算?孟子說,身邊的人都說好,不算(左右皆曰賢,未可也 );官員們都說好,也不算(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人民群眾都說好,就可以考察了(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考察下來發現確實好,才任命(見賢焉,然後用之)。

□ 知道了,既要聽民意,又要講事實,是不是?

捌 從君權到民權(3)

■ 對!罷免官員、處決罪犯,也一樣,一定要“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只有這樣,才“可以為民父母”,也才是合格的君主。

□ 孟子的這個主張,相當科學,也相當了不起啊!

■ 是很了不起,擱在今天都不過時。

□ 還有第三個條件嗎?

■ 有。合格君主的第三個條件,是要“尊重民權,對等交流”。他的說法,是“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空間之婦唱夫隨

空間之婦唱夫隨

清水菊石
關於空間之婦唱夫隨:從小缺愛的白富美慕扶疏帶著空間穿越了,她以為自己穿的是種田文,立志好好種田,過上前世一樣的優質生活。可是表面冷清內心柔軟的她偏偏遇上表面軟弱內心強大的腹黑正太,在她一路護著他誓要讓他健康快樂成長時,渾然不覺她種田文的道路已經越走越偏……
遊戲 連載 103萬字
女皇的養成計劃

女皇的養成計劃

溫暖寒冬
遊戲 完結 61萬字
玩轉現實遊戲

玩轉現實遊戲

天淨沙
遊戲 完結 9萬字
穿越之我是婆婆

穿越之我是婆婆

一意孤行
遊戲 完結 40萬字
我的愛情不打折

我的愛情不打折

愛之冰點
遊戲 完結 23萬字
豆豆

豆豆"四大"歷險記

水王
遊戲 完結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