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壹 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世界(1)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就是當時的“救市大辯論”

□ 最近,你大講先秦諸子,是不是想“救市”啊?

■ 救市?救什麼市?股市?樓市?奶市?哈!怕是管不了吧?遠水不救近火嘛!再說人家又不是救火車、消防隊。

□ 不是嗎?孔夫子怎麼說的?“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閒事”。反過來,意思也很清楚——如果社會出了問題,我孔丘就不能不管。那麼,孔子管了嗎?管了。這就至少說明兩點。第一,當時世道不好;第二,孔子挺身而出。這不就是“救市”嗎?

■ 倒也是。不過不是“救市”,是“救世”。當然,打個引號,說是“救市”,也行。

□ 其他人,也都這樣吧?

■ 應該說,最早是孔子發表了他的“救市主張”,比如*、克己復禮、讓世界充滿愛等等,然後就有人出來支援或者反對他。先是墨家反對,後是道家反對,最後是法家反對。儒家自己這邊,孟子和荀子支援。不過孟子和荀子,觀點也不完全相同,也有爭論。

□ 對不起,先打斷一下。你說“孔子最先發表救市主張”,難道老子不在前面?

■ 恐怕有兩個“老子”,或者至少有兩個。孔子曾經問禮的那個,在孔子之前,或者同時。寫《道德經》(《老子》)一書的,我想應該在孔子之後。這個問題,只要比較一下《老子》和《論語》兩書的內容,就不難得出結論。簡單地說,《論語》只是自說自話,基本上沒有對立面;《老子》卻是多處批判儒家,以儒家為靶子。批判者總是在被批判者之後,這是常理。如果要深究,建議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和李零先生的《人往低處走》,我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中也有說明。

□ 這樣一說,就清楚了。春秋戰國時期一下子出現了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家,恐怕就因為當時“天下無道”,社會出了問題,得有人來“救”,來發表“救市”的主張。這就有了先秦諸子。但如何救,救什麼,問題出在哪,觀點不同,說法不同,方案也不同。這就有了百家爭鳴。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就是當時的“救市大辯論”。是不是這樣?

■ 也是也不是。天下無道,需要“救市”,只是百家爭鳴的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他們討論的問題,也不全是這個。不過,救市,確實是焦點。

□ 核心就是“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世界”?

■ 也不光是“拿什麼來救”和“怎麼救”的問題,還包括“救不救”。實際上,也有主張“不救”,或認為“沒救”的。

□ 為什麼?

■ 因為在他們看來,當時那個社會已經壞透了,爛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藥。

□ 這是什麼人的觀點?

■ 孔子時代的隱士。他們是“道家之前的道家”,簡稱“前道家”。孔子為什麼會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就因為有個隱士對他的學生子路說,現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誰能改變,你們又和誰一起去改變?你們與其像孔子那樣“避人”,還不如像我們這樣“避世”。避人,就是拒絕與那些壞人合作;避世,則是拒絕與整個社會合作。為什麼拒絕與社會合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這個社會根本就沒救嘛!

□ 天下無藥可救,又怎麼樣呢?

■ 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 這又是誰的觀點?

■ 墨子時代的楊朱。楊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莊子。這三個人,觀點並不完全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個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壹 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世界(2)

□ 這可以說是“要救市,先救己”,對吧?

■ 可以這麼說。而且,楊朱、老子、莊子都認為,現在社會之所以出問題,就因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卻去管別人,自己都救不了,卻想救世界。結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別人,人人都來救市,勢必天下大亂。他們的結論也很簡單:別救。

□ 不救怎麼行呢?不救又怎麼辦呢?

■ 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張“救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空間之婦唱夫隨

空間之婦唱夫隨

清水菊石
關於空間之婦唱夫隨:從小缺愛的白富美慕扶疏帶著空間穿越了,她以為自己穿的是種田文,立志好好種田,過上前世一樣的優質生活。可是表面冷清內心柔軟的她偏偏遇上表面軟弱內心強大的腹黑正太,在她一路護著他誓要讓他健康快樂成長時,渾然不覺她種田文的道路已經越走越偏……
遊戲 連載 103萬字
女皇的養成計劃

女皇的養成計劃

溫暖寒冬
遊戲 完結 61萬字
玩轉現實遊戲

玩轉現實遊戲

天淨沙
遊戲 完結 9萬字
穿越之我是婆婆

穿越之我是婆婆

一意孤行
遊戲 完結 40萬字
我的愛情不打折

我的愛情不打折

愛之冰點
遊戲 完結 23萬字
豆豆

豆豆"四大"歷險記

水王
遊戲 完結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