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圈。問題是不可以,這事沒法辦。
劉克服說:“我看他很固執。如果不給,可能會走人。”
“你這個外經局長怎麼當的?”方文章批,“他要走人,撤你,你們一塊走。”
劉克服請示:“能不能讓我跟林渠他們商量商量?”
方文章眼睛一瞪:“你嫌自己麻煩少,還是嫌林渠麻煩少?”
劉克服不再說話。
方文章要求劉克服不放鬆,繼續做工作。首先必須保證陸金華回來參加招商會,接著還要把陸金華這個專案爭取下來,不能放過。
還沒說完,他辦公桌上的座機響鈴。方文章抓起話筒,片刻間神情語音完全變了,不再像訓斥劉克服那樣滿嘴噴火。
“是我。領導啊,有什麼交代?”他問對方。
劉克服站直,這時挺為難。方書記還沒發話,他不能離開。但是站在這裡聽領導打電話似乎也不合適。
“那個地方啊,”方文章對著電話笑,“老名叫蒼蠅巷,一地破爛。”
他突然意識到屋裡還有個人,於是抬手,指著劉克服,再指指門口。劉克服明白了,領導這是讓他出去,人家有要事跟電話說,謝絕旁聽。劉克服趕緊走出書記辦公室,把門小心掩上。
他沒離開,站在走廊外等候。除了因為書記沒有發話,不好擅自逃遁,他心裡也有些好奇,在屋裡聽了領導隻言片語,知道書記突然接到的這個電話似乎跟蒼蠅巷有關,以方文章的口氣推想,來電話的人職位顯然比縣委書記更高。這是個誰?怎麼也關心起蒼蠅巷了?劉克服不禁猜想。
方文章這個電話足打了二十分鐘。劉克服守在外頭沒有離開,期間有幾個人過來探頭探腦,都是劉克服一類縣直機關中層官員。他們問劉克服方書記在嗎?劉克服告訴他們書記在裡邊打電話,想見領導請排隊,按先來後到為原則,請排於劉克服之後。那幾個人比較計較,不甘排名在後,均掉頭離開。
仕途升遷 第一部分(5)
然後方文章開啟房門,喊了一聲:“小劉!”
看到劉克服還在,沒有變成蒼蠅上天翱翔,他表示滿意。
“你還有點腦子。”他說,“事情沒完。”
他對劉克服釋出指令,口氣完全變了。
“你找林渠商量一下陸老闆這個事。”他說,“告訴他是我讓你去的。”
劉克服大覺意外:“方書記有什麼具體要求?”
不做明確指示,就是讓劉克服先商量,深入探討,然後酌情研定。
於是劉克服找林渠。當時林渠恰在蒼蠅巷辦公,讓劉克服過去見面。劉克服坐上局裡的普桑,立刻趕去。
此刻林渠在縣民政局當局長,與劉克服為縣直機關同僚。當年嶺兜移民村發生泥石流災害後,林渠受處分被撤了書記,事過將近一年才被重新啟用,安排到民政局去。民政局掌握著不少人的財物資源,在機關比較熱門,顯然林渠還是很得方文章看重。相比之下,劉克服從鄉書記調來外經局就顯得差了,不如林渠。民政局有實權,自有一幢辦公大樓,地點在縣城新華大街上,裡外裝修都很好,林大局長不在自己的辦公室坐著,跑到蒼蠅巷那種破地方辦公去了,為什麼呢?有些特殊原因。
原來蒼蠅巷有大片地盤是林渠的,準確說是歸縣民政局管轄。早年間蒼蠅巷被闢為鄉鎮企業區時,當時的民政局長有遠見,在這裡插上一腳,佔一塊地盤,建了兩家工廠,分別生產紙質和木質用品。生產木質用品的叫民政木製品廠,說法比較文雅,實際就是棺材鋪,根據需要為各種死者打造棺材。後來因為殯葬改革推行火葬,棺材需求銳減,木製品廠不再做棺材,改做骨灰盒,以及相關喪葬用品,以滿足各類死者需要。民政局下屬另一家企業生產紙質用品,叫民政紙箱廠,是一家福利性質企業,主要安排本縣殘疾人員就業。因紙箱包裝行業競爭厲害,殘疾人企業比不過健全人,該廠後來轉產,雖然還叫民政紙箱廠,卻不再生產紙箱,改產花圈、黃裱紙等紙品,同時大量印製紙錢。類似產品的競爭也很激烈,該廠依靠政策扶持,勉強維持。近些年,蒼蠅巷一帶小作坊小企業多因產品銷路困難停產,民政這兩家廠子始終堅持生產,他們的員工工資很低,產品也有銷路,因為人總是要死的,人死了都要治喪,用得著骨灰盒黃裱紙以及花圈紙錢種種。
眼下民政部門的這兩家廠子突然成為問題,尤其是民政紙箱廠。在陸老闆提出打造黃金圈之前,早有一位客商獨具慧眼,與縣裡草簽意向,選址在這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