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手的參考資料。
在過去三天,蘭臺尚書們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將過去朝堂討論的相關事宜以及匯總的各方意見整理出來。
然後,由劉徹親自過目,定下基調。
這次回長安,主持朔望朝會,主要目的,就是給已經撕逼了大半年的朝野各方勢力,來做個裁決。
這也是皇帝的本職工作。
大臣們討論問題——皇帝一錘定音,給出最終的結果。
當然了,這過程還是要充分的展現民煮,要搞得皇帝好像特別尊重和看重朝中賢者,在野士大夫的意見。
就像當年劉徹的老爹削藩的時候一樣——連諸侯王都能在這個事情上面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只是,結果是註定的。
皇帝的意志決定一切。
回到長安後。劉徹住進了溫室殿,然後就立刻命人傳喚丞相周亞夫和御史大夫晁錯。
君臣三人閉門商議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日暮時分,這場閉門會議才算結束。
會議結束後,當週亞夫和晁錯回到各自家中,瞬間。他們就迎來一大波來自各個方面,探聽口風的代表。
尤以周亞夫家中最為熱鬧。
起碼有十幾位列侯和七八位將軍親自登門拜訪。
這些人一直在周亞夫家裡逗留到人定時分(晚上九點以後)才各自散去。
翌日,雞鳴之時,劉徹剛剛醒來,繡衣衛的報告就已經送到了他的面前。
隨意的翻看了一下繡衣衛記錄的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劉徹也沒有在意。
天朝太祖都說過,黨內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任何一個政治實體內部,都免不了拉幫結派,抱團取暖。
尤其是丞相和御史大夫這兩個職位的人,要是不能拉攏一批支持者團結在自己周圍,早被人架空了,更不可能幹出任何成績。
劉徹對周亞夫和晁錯各自拉幫結派,非常寬容,僅僅只是讓人在兩個人的小團體裡埋下幾個釘子。隨時保持關注,只要他們不陰謀反對自己。劉徹就懶得去管。
當然,萬一日後,跟這兩個傢伙撕破了臉。
今天這些周亞夫與晁錯晚上跟人密議的事情,就能成為罪證了……
好吧,統治者就是這樣無恥。
吃完早餐,劉徹就在義婼的服侍下。穿戴好冠冕,然後看了看還在熟睡中的一雙兒女,在兩個粉嘟嘟的小傢伙臉頰上親了一口,劉徹就前往承明殿,準備主持朝會。
承明殿在漢室歷史上。是僅次於宣室殿的政治活動場所。
承明兩字就足以說明其在未央宮建築群中的地位。
西漢晚期的文學家劉向,就曾在其著作《說苑》中註解承明殿的意義: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
因而,從此可以看出,承明殿,實際上是皇帝的路寢(正寢)。
但,此時,自周代傳下來的三寢制度,其實已經名存實亡。
高寢,在漢代成為了代指劉邦宗廟和陵寢的稱呼。
路寢,因為逼格太高,歷代天子都不喜歡住,反倒是本來只是妃嬪們居住的小寢,成為了皇帝日常常住的地方。
因而,漸漸的,承明殿就成為了漢室天子除宣室殿外,召開會議和朝會最多的地方。
後世辛棄疾在其詞作中就曾寫道:夜半想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以此表達自己對南宋小政權的不思進取的不滿。
但其實,作為皇帝的路寢,承明殿還是非常舒服和寬敞的,甚至有著不下於宣室殿的規模——其正殿完全能夠容納超過五百人議事。
這也正常,畢竟,路這個字,在周代的意思,本身就是與大、寬相通。
許多古文裡,路、大、寬,都可以相互通假。
不過,承明殿,在劉徹登基後,還是首次啟用,作為朔望朝的場所,因此,宮中的宦官和下人,不得不提前四五天就開始準備——上一次承明殿被啟用,還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后元元年,距今已經有九年之久了。
當年,就是在承明殿中,劉徹的祖父,頒佈了歷史上著名的《議佐百姓詔》。
這道詔書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
但沒關係,你只要知道,在漢代歷史上這個《議佐百姓詔》與劉徹老爹在歷史上頒佈的《令兩千石修職詔》和小豬的《求茂才異等詔》合稱興漢三詔。
這三道詔書,在西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