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兩個事情上面,劉徹表現的跟他自己標榜的一樣,愛民如子。
然而,到了棉花上面。
劉徹馬上就變了一張臉。
剝削起來,可以說是毫無底線。
一斤棉花抵四斤粟米。
這個政策看上去,農民伯伯似乎賺翻了。
講道理的話,漢制,一石四鈞,一鈞三十斤。
一石折為一百二十斤。
當地粟米畝產,不過一石半,也就是一百六十斤。
如今,劉徹開出一斤棉花抵四斤粟米的價碼。
而棉花在上代兩郡,平均畝產為六十斤到八十斤上下。
即使用最差的產量六十計算,他們也能得到三石粟米的回報,若是運氣好,畝產八十斤,那就能得到四石粟米的回報。
這樣的回報率,已經高於多數北方郡國的畝產,甚至,與河東這樣的膏腴之地也能掰掰腕子。
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首先,他們要交租。
現在,能種植棉花的,也只有劉徹自己的皇莊和官田。
所謂皇莊和官田,其實是老劉家在過去幾十年,用著各種手段,從地主豪強和官員嘴裡奪來的。
犯罪官員和不法豪強的土地,被沒收,變成了劉氏的皇莊。
劉氏再拿著這些土地,租給無地,稱為假田。
在歷史上,武帝發動告緡,收田無數,假田之稅,甚至超過了田稅所得!
如今,劉氏規定的假田稅率約是五成。
也只有在上林苑,假田稅率才是極為優惠的三成。
道理很明白,上林苑的土地租給百姓,百姓會知道,這是劉氏的恩典。而且,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有宦官和親信監督,也不會出問題。
地方上,山高皇帝遠,假田給百姓,稅率太優惠,很容易被地方豪強勾結官員,將這些土地收歸己有,然後再當二道販子,轉租給農民,以此從中牟利。
換句話說,這些租佃假田的百姓,除了要照常納稅服役外,還要將一半所得,抵充租佃之稅。
一下子就飛走一半收入。
農民的實際所得已經很少了。
所以,在實際上來說,當地給劉徹種棉花的農民的生活依然處於貧困狀態。
只不過,跟過去比起來,稍微好一些了。
從吃糠喝稀。發展到了能偶爾吃幾餐飽飯。
但,這依舊然並卵。
而且。在實際上來說,粟米可比棉花好伺候多了。
粟米種下去。就可以不管它了,最多偶爾翻土澆水和捉蟲。
但棉花不同,棉花需要大量的水來灌溉,也需要更精心的照顧。
同樣是一百畝土地,粟米可能也就播種和收穫之時,全家要辛苦幾天。
但棉花,卻是每天都要仔細照料和觀察。
從投入比來看,棉花需要的精力和汗水,最少是粟米的三倍。
但農民的實際所得。其實也就與此持平而已。
很顯然,劉徹對棉花產業,用的是典型的資本家的態度。
而且是血汗工廠的資本家的態度。
他給與農民的收購價,在本質上來說,跟富士康沒有差別。
給你底薪一千五百塊一個月,然後到月底發工資五千塊。看似薪水挺高的。
但你實際上一個月三十天,每天十二個小時都在生產線上。
之所以如此,劉徹其實也是沒辦法。
棉花,註定是工業產品。
在目前來說。只有足夠大的利潤,才能讓貴族權貴們重視棉紡產業。
要是棉花原料價格拔高。
那還玩嗎?
他們去做其他買賣,不是更賺錢?
太史公司馬遷就說了,假如利潤不足百分之二十。根本不算什麼有前途的生意。
棉紡業的利潤當然不止百分之二十。
它在此時,實際上就是一臺印鈔機器。
織造而出的棉布,價值比絲綢還高。信用度更是僅次於黃金。
擁有成為支撐金本位體系,甚至在未來。成為紙幣的信用擔保物的潛力。
就如同後世米帝用石油擔保他的美元霸權一樣。
道理很簡單,如今。布帛與銅錢、黃金,是被人民普遍認可和接受的三種貨幣形式。
“正是這樣,朕才要如此啊……”劉徹在心裡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