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做劉氏婦,不能安宗廟,使祖宗安寧,社稷安康,這就是罪啊!”竇氏道:“哀家當閉門思過,修德養身,這東宮諸事,往後哀家都不會再幹涉了,一切就交給太后去管吧!”
“哀家只願每日頌念《道德經》,為天下和皇帝在神明之前祈福……”
“母后言重了……”薄氏確實是個好兒媳,非常孝順,寬慰著說道:“母后承太宗遺德,佐先帝而輔皇帝,功在社稷,不可因此小過而退,不然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帝呢?”
竇氏這才微微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哀家就依舊留居這永壽殿,但搬去西廂,這東巷,太后就搬進來,正好,哀家也整日無聊,閒暇之時,也好叫太后過來說說話!”
“諾!”薄太后立刻就拜道。(未完待續。)
第九百一十九節 從此朕既國家!(1)
劉徹驅車,帶著文武百官,在軍隊的簇擁下,來到了太廟之外。
太廟與未央宮的距離本來就不遠。
在事實上,整個漢室歷史的前中期,先帝的宗廟,都是陳列於未央宮和長樂宮的宮牆之下。
這是為了方便皇帝能時刻前往祖宗的宗廟之中,與先祖交談,獲得祖先的授權和力量加持,從而統治天下。
譬如,漢書記載,宣帝即位初期,就常常前往昭帝的孝昭廟,經常整夜整夜待在孝昭廟之中,長跪昭帝衣冠前。
這個舉措的效果非常明顯。
不止使得霍氏不敢對其動手。
而且拉攏了包括張安世在內的許多昭帝遺臣。
霍光死後,霍氏的子孫們甚至曾經打算和計劃趁宣帝夜宿孝昭廟時發動兵變,挾持宣帝,再行廢立。
但此事被宣帝所洞悉,兵變失敗,霍氏被誅殺乾淨。
從那以後,漢家才確定了‘夜不入廟’,只能‘待明而入’的制度。
宣帝依靠著死了的昭帝,才穩固了自己權利,拉攏了大臣和貴族。
但搞笑的是,宣帝一死,他的兒子元帝,就把昭帝衣冠出巡的必經之路肥牛亭賜給了大臣張禹做陵墓,從此昭帝衣冠只能繞道。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老劉家的皇帝們呢。
對於祖宗其實不是那麼尊重的。
就像劉徹現在所走的這條御道。
它是惠帝修建的,為了方便自己出入未央宮,前往長樂宮請安。
但問題是,這條道路橫亙在劉邦的高廟衣冠出巡必經之路。
為了自己方便,老爹的衣冠出巡之路都能搶。
這要放在禮法制度嚴苛的宗周時期,惠帝能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
但在漢室,天子最大,天子沒有錯誤(人主無過舉)。
所以,為了維護惠帝的光輝和偉大,就只能麻煩劉邦的衣冠挪窩了。
於是,就有了原廟制度。
將劉邦的衣冠送到了渭北的長陵,在當地給劉邦再起一座神廟,供奉其衣冠。
順便一提,想出這個主意和弄出這個制度的人叫叔孫通。
再純正不過的儒家巨頭,哪怕是後世的司馬光再怎麼扼腕嘆息,也不得不承認其儒家先驅的地位。
至於太史公司馬遷,更是認為叔孫通是‘儒宗’。
認為沒有叔孫通,儒家的傳承,早就要斷絕!
乘著駟車,走在這條道路上,劉徹也不由得嘆息了一聲:“吾之叔孫生何在?”
曾經,他確實不齒和不屑過叔孫通的私德和為人。
但當了皇帝后,尤其是坐了四年天下後。
劉徹的觀念早已經改變了。
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完美的聖人,也不存在那樣的人物。
周公尚且有恐懼流言日。
何況其他人?
尤其是儒家這樣的學派,假如出現個所謂的聖人,那極有可能會發生災難。
無論什麼思想和學派,甚至於宗教、黨派。
原教旨主義者,都是人類之敵。
死抱著幾百年前的老古董,不願睜眼看世界,與時俱進,順應世界和時代的發展需要的人或者學派。
不是會害死他自己,就必定會害死相信他的國家和民族!
反倒是叔孫通這樣能隨機應變,與時俱進,根據需要和現實,毫無顧忌的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的人,才是最佳的學派領袖。
所謂大直若詘,道固委蛇。
總之,在中國,不能給統治者跪下來唱征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