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呂后開始到現在。起碼能湊出一個加強排!
便是劉徹,若非他已經是皇帝了。
恐怕也要對那個每年單單是合法的收入,就多達一萬萬錢和數千金的大國饒有興致。
據劉徹所知,他的兄弟們,除了劉閼是一心想著回到中原外,其他人。幾乎都打上了齊國的主意。
連劉榮都為此跑來跟劉徹低頭服軟了。
能不能在兄弟們的覬覦下保住自己的齊國,劉徹也為劉將閭捏了一把汗。
畢竟,只要他的兄弟們團結起來,在東宮那邊,把劉將閭踢去什麼臨江長沙,不是不可能。
將這些事情放到一邊。
劉徹對王道吩咐一聲:“去給朕將繡衣衛的報告拿來!”
“諾!”王道領命而去。
沒多久,就抱著足足一個箱子的報告回來。
“念給朕聽吧……”劉徹閉著眼睛道。
“諾!”
王道將箱子開啟,拿起裡面的那些報告,唸了起來。
劉徹則閉著眼睛聽著。
繡衣衛的報告。基本都是些民間的瑣事,以及打探而來的官場議論。
劉徹現在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都要在休息的時候,聽上一兩個時辰。
講老實話,這些報告的內容,大都很枯燥,講的也是民間議論的焦點和各地發生的重大事情。
但,地方上的焦點和重大的事情。到了國家層面,常常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但劉徹依然堅持這樣。而且已經堅持了兩年。
因為,劉徹清楚,這樣的好習慣,有助於他這個宅在皇宮的君王,瞭解千里之外發生的事情,對這個國家的社會變化。有所瞭解。
不然的話,你能相信,一個天天宅在宮裡面,最多去上林苑散散心的皇帝,能知道現在國家的現狀和百姓們關注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搞笑吧!
哪怕是後世資訊爆炸的世界。也尚且有某些國家的政要,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國家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成天都只知道吹牛打屁,翻來覆去的念那些都被說爛了的陳詞濫調。
結果就是,統治精英跟底層百姓的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然後,某個領導於是就經常鬧出許多低階笑話。
更可怕的是,那個領導還不知道自己鬧笑話了。
自以為自己很英明神武。
劉徹對此,一直引以為戒。
身為皇帝,身為統治者,必須時刻關注和了解,自己的國家的底層百姓,那些沉默的大多數,關心和矚目的事情。
這樣,才能針對性的做出政策調整和部署。
這次,繡衣衛報告的,基本都是士林輿論和市井百姓以及貴族官員們,在私底下對劉徹詔命的看法和議論。
甚至有些人的議論,很刺耳。
但沒關係,事情都做了,難道還怕人說不成?
大丈夫敢作敢當!
更何況,這個事情,劉徹問心無愧。
一些跳樑小醜的叫囂和詆譭,就由得他們去了。
反正,對輿論,老劉家向來都是——你可以說話,但朕可以不聽!
相比起官僚貴族和士林,劉徹更關心,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因為,這些農民雖然是文盲,但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反應,才是最真實的。
為什麼當年,太宗皇帝在聽到了‘一尺布,尚可縫,兄弟兩人不能容’的民謠後,馬上就封淮南厲王的三子為王?
這是因為,太宗皇帝知道,且不論這個童謠是否是被人故意創造的。
但它能在民間廣泛傳唱。
這就說明了,老百姓們,對皇家內部的權力傾軋和兄弟殘殺的反感和厭惡。
百姓不希望自己的君王,是一個對兄弟都能狠下手來的人。
他們希望看到一位對兄弟親愛,對百姓仁慈,對大臣寬宏的明君。
太宗於是順應民心,成為了百姓心裡面的那個理想的君王。
於是,他成了聖人。
如今,劉徹也是這樣。
老百姓希望他是個什麼樣子的皇帝,他就會主動向那個方向靠攏。
之前,劉徹每次明詔天下,基本都是在參考了繡衣衛報告的民間情況後,針對性的調整用詞,將他自己一步步塑造成了一個愛民如子,天生神聖,受命於天,無所不能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