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樣的材官世家,他有一年多沒練,現在再讓他去持戟,他都會有些不適應。
更何況,長戟在應敵時,反擊手段太單一。
戟,雖然可以劈砍也能直刺,更能當勾子,甚至還可以客串一把長刀。
但,正因為太全能了。
所以,它劈砍不如斬馬劍,直刺不如長矛,勾人不如鎖鏈,橫掃不如長刀。
面對來去如風的匈奴騎兵,手持長戟的重步兵,實際上就是個靶子。
是以,漢軍的材官部隊,永遠無法離開強弩部隊的掩護。
過去歷次戰例都表明,在野戰中,至少需要雙倍的兵力,漢軍的材官+強弩部隊,才能在正面抗衡和逼退匈奴騎兵!
這才是材官現在的尷尬所在——進攻性幾乎為零,只能被動防禦!
馬邑之戰後,漢軍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
朝野上下,全軍上下,都是進攻的聲音。
大家都不想帶只能被動防禦的材官玩耍了。
總覺得帶上材官,不僅僅要拖累軍隊的速度,還要影響大家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還沒啥作用。
與其帶著材官,不如帶上更快,更靈活的強弩部隊。
但,陌刀就不一樣了!
看似,陌刀只能進行簡單的劈砍。
除了劈砍,還是劈砍。
但是,足夠大的刀身,提供了足夠的殺傷面積。
敵人不管從那個方向來,騎術如何精湛,我自一刀一下,除非對方全身著鐵甲,不然就是連人帶馬,一刀兩斷。
而且,簡潔的設計,也使得陌刀比長戟能更靈活。
長戟劈砍一刀的時間,陌刀估計能劈砍兩次了。
另外,就是,陌刀跟長矛一樣,並不需要多麼繁複的訓練,就能掌握陌刀的使用方法。
士兵也不需要去考慮,面對敵人,我到底是直刺?斜刺?還是劈砍?或者把他從馬上勾下來?
簡簡單單,就是一刀下去。
並不需要怎麼動腦子。
更重要的是……
“進攻啊!”李沮在心裡興奮的喊道:“這是為進攻而生的武器啊!”
步兵吊打騎兵,這在歷史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譬如,當年秦軍在蒙恬的統帥下,經略河套。
包括匈奴在內的所有胡人,全部被秦軍打的不敢南下牧馬。
蒙恬的那支長城兵團,就是靠著鋪天蓋地的箭雨,以及長戟、長矛和長戈組成的方陣,讓一切夷狄,都狼狽奔逃。
秦軍直接佔領陰山,在陰山以北,設立防線。
只是,現在,已經沒有人知道,秦軍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那支追隨蒙恬駐守河套的長城兵團,不是消耗在了秦末混戰的沙場上,就是被項羽坑殺了。
少數倖存者,也在隨後的楚漢爭霸中,消耗殆盡。
但另外一個例子,卻是可以做為參考。
漢七年,漢匈戰於平城。
匈奴單于冒頓,統帥主力,將漢軍的車騎主力,包圍在白登山上。
但,漢太尉周勃統帥的漢軍步卒,卻自磐石南下,反過來包圍了匈奴人。
兩軍對峙七天,匈奴被迫解圍。
當時的周勃,就是以強弩部隊為掩護,靠著長矛、長戈和長戟,步步為營,將匈奴騎兵的機動性,完全鎖死。
騎兵一旦沒有足夠寬闊的戰場,那自然就會被步兵拉到同一水準。
只是,這種對峙和消耗,損失很大。
幾乎就是拿著士兵的生命去跟匈奴人兌子。
反正,漢軍人多,匈奴人少。
加上冒頓也不敢在長城境內損失太多兵力和太多有生力量——人家是來發財的,不是來拼命的。
而且,自那以後,匈奴人就改進了戰術。
出現了回身射、下馬步射和襲擾、侵襲和多路並進等等戰術。
進攻和防守,總是在相互進化。
就像矛與盾。
盾更堅固了,就逼迫矛一定要更鋒利。
此消彼長,永遠處在一個迴圈中。
但馬邑之戰,打破了這個迴圈。
漢軍的材官,再也不需要去考慮怎麼讓自己的防禦更牢固,更無懈可擊了。
因為,他們失業了。
國家不再需要依靠他們穩固的防禦和沉著冷靜的步伐來抵禦外敵。
漢室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