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卻忽然放鬆。
主政的黃老派政治家,秉承‘無為而治’的理念,基本上,只要百姓不犯法,甚至就算犯法,只要不把事情鬧大,他們也懶得去管。
在地方上,儒家各派也開始鼓譟起‘親親相隱’。
假如劉徹不插手的話,再過個二三十年,等他們羽翼豐滿,就完全可以修改法律,將一切套在他們脖子上的枷鎖砸碎。
到那個時候,宗族力量和地方鄉賢在資本的作用下,恐怕就要勢大難治了。
所以,當王曼說完,劉徹就先是皺了皺眉頭,然後,道:“朕聞,韓非子曰: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朕雖以為有所偏頗,但卻也不無道理……”
這話一出,廷尉趙禹和持書御史們臉都快笑成一朵花了。
對法家來說,它當然也是推崇忠孝的。
事實上,諸子百家,對於忠孝禮儀仁善的態度是一致的。
但問題是當忠孝不能兩全時,怎麼取捨的問題。
法家主張的是倘若忠孝不能兩全,從忠。
儒家覺得,忠孝一定可以兩全,假如不能,那就先當孝子。
當然,這裡就有一個倫理問題了當忠孝不能兩全,選擇當孝子的人,是不是要做亂臣賊子呢?
孟子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當有人問他,舜帝的那個家庭悲劇時,孟子回答說:舜視棄天下猶棄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生孑然,樂而忘天下。
意思就是:若忠孝不能兩全,選擇當孝子的舜,放棄了天下,跑到海邊,孑然一生,開心的忘記了世界。
哦呵呵……
所以,後世宋明的儒生們在外敵面前的選擇,就可以解釋了。
有良心的,臨危一死報君王。
有節操的,跑到深山裡,隱居起來,不問世事。
又沒良心又沒節操的,跪地恭迎大清天兵入關……
而願意為了天下而戰的,卻寥寥無幾。
而這是劉徹所不能容忍的。
最重要的是,儒家秉持的這個態度,明顯的給未來劉徹的子孫統治世界建立了障礙。(未完待續。。)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節 破而後立(2)
“聖明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