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朕想好了,明歲正月。就改弋陽為陽陵,為朕百歲之後陰陵……”
“陛下聖明,臣等敬服!”諸臣俱都跪下來道。
漢家天子愛民如子,體恤小民,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的!
自高皇帝起,漢家天子就將其的陵寢與天下興衰、穩定聯絡到了一起。
歷任天子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自己選址作陵。
即使是先帝以節儉著稱,營造帝陵卻依然捨得下本錢。
霸陵規模宏大,直接鑿空了霸山。以山為陵,整個霸陵工程,從先帝登基開始就進行了,到先帝駕崩之前一直在擴建。先帝駕崩後更遺詔任命三位將軍。發動京畿士卒一萬六千人,內史衛兵一萬五千人,為陵寢填土,由此可見其陵寢工程之浩大。
但是,如此龐大和恢宏的陵寢,並不是單單隻為了天子一人。
準確的說,龐大的帝陵工程,就是漢室的國策。
天子在位時。不斷擴建自己的帝陵,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死後在地府能享受到如同生前一般的待遇。
另一方面。也是現實的考慮,為平衡天下豪強勢力,打擊地主惡霸而進行的一項基本國策。
自高皇帝起,歷任天子在位之時,每年都會不斷的要求地方郡國在上計中央時,務必彙報轄區內的豪族大賈名單。
這些豪族大賈,倘若有觸犯律法,橫行市井的,地方郡國的官員自然會處理掉。
但是,那些有權有勢的豪強大族,倘若收買了地方官員,或者,他本人循規蹈矩,遵紀守法,不觸犯法律怎麼辦?
一個大地主在一個地方紮根二十年、三十年,就必然會在地方建立起龐大的人脈與盤根錯節的關係。
假如不能在這個地主尾大不掉之前剷除掉他的勢力,用屁股想都會發生什麼事情。
但是,光靠地方郡國官員,並不一定可以完全的限制和扼殺地主豪強,可能會出現漏網之魚。
這時候,帝陵工程就顯示出了其的重要性,從高皇帝遷關東豪強及六國貴族之後於長陵起,歷代天子都會持之以恆的遷徙地方上的豪強大族於自己的陵寢之旁,名義說的好聽,是為帝守陵,為天子奉祀。
但實際上人人都清楚,這就是割韭菜。
天下豪強倒下一批,就必然會站起來一批。
只靠地方官,並不能做到完全抑制和限制豪強的勢力。
所以,漢家天子索性釜底抽薪。
以帝陵工程和建邑帝陵的名義,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不斷的利用帝陵建邑,充實陵邑的名義,將那些地方官不好處理或者買通了地方官的豪族大賈,遷徙到關中,帝陵之旁居住。
雖然這種遷徙表面上還是很溫情脈脈的,漢家天子一不抄沒遷徙者的家產,二不會用嚴刑苛法來對待他們,更會賞賜許多錢財給遷徙到陵邑的百姓。
但是任你家財萬貫也好,佔地良田萬頃也罷,一旦被強行遷徙到關中,那些財產和土地雖然還是你的,但要不了幾年,就會煙消雲散。
於是,地方上的豪族大賈就像韭菜一樣,被歷代天子割了一茬又一茬。
雖然每次審計,總有能逃過被強制遷徙的落網之魚的幸運兒。
但奈何漢家天子年年都會審計,每三年更會進行一次大計,全面審查和稽核地方報上的豪強名單,先帝在位時,北平侯張蒼為丞相,更發明了將數學模型和機率運用到審計之上的辦法,這張大網就越收越緊,迄今為止,能逃過三五次朝廷審計的豪強或許有不少,但次次都能逃過的,就沒幾個了。
而且,這樣一來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大凡被遷徙到帝陵之旁的人家,基本都是原來地方上的大地主、大商人,家財萬貫,基本人人都有著不錯的知識文化,這就大大的增強了關中的力量,使得漢家中央政權,在人力資源上永遠都保持對諸侯國的碾壓優勢。
正是在此背景下,朝野上下,對於漢家天子大肆營建規模宏大的帝陵不僅沒有任何意見和非議,更將帝陵工程視為社稷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陛下,河東急報……”說話間,一位宦官行色匆匆的跑來,稟報著,同時將一份帛書呈遞在手上。
“朕看看……”天子劉啟接過那份帛書一看,頓時臉色漲紅,怒目圓睜,將那帛書狠狠的扔到地上,道:“混賬!誰給他的膽子!”
丞相申屠嘉撿起帛書,偷瞄了一眼,只見帛書上寫著:兒臣劉德叩首以拜皇父:河東郡守周陽由殺郡長史、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