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3/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團在金門傾覆。十縱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二十八集團軍於共和國一個多事之秋,從臺海前線飛兵長城腳下,最高統師之用意不言而喻。現撤編。
第三縱隊其實就是山野八師。三縱的這頂“中軍帳”就是原八師師部,也就是說,領導機關就是八師原班人馬。八師本來就是魯南軍區整組的,所以這時說是升級了,是不準確切的。有人說,八師師部一分為二,一部分組成縱隊指揮機構,一部分留下來。從人員上來說,有這樣的情況,但從軍隊編制上說,還不如說八師的3個團原封不動,而師部是重組的。從這個時候起,八師進入了“後八師”時期,與兄弟師是一種“平起平坐”的關係了。
第三章 三縱亮劍(三)
這次組建的9個主力縱隊,就編成來說,基本是統一的,非常符合人們常自以為是的三三制,也就是一個軍三個師,一個師三個團,諸如類推。但也有例外。最例外的是宋時輪的十縱,其次是就是三縱。這兩個縱隊都是二師制,說十縱最例外,是說十縱直到整編為二十八軍時才算完成了“三三制”。而三縱雖當初只有兩個師編制,但萊蕪戰役結束不久,很快有一個師拍馬趕來報道,那就是魯南軍區第十師。也有可能在魯南戰役時,十師已歸山野建制。在有關魯南戰役的史料中,有“山野第十師司令部”的《嶧東戰役作戰要報》。十師報到後,番號又改為七師。這支部隊番號似乎沒有“消停”過,從兩個警備旅到一個警備旅,從警備旅到十師,從十師到七師,半年後,七師師部支援豫皖蘇軍區,就算是“無疾而終”。
八師前面說過了,我們再看九師。九師就是濱海警備旅,顧名思義,這個旅是原濱海軍區警備十一旅和警備十二旅合併後組建的。濱海軍區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個二級軍區,這個時候應該是撤銷了,地盤被膠東軍區和魯南軍區“瓜分”。但不知大夥是否都知道,名聲大大的“萬歲軍”中的三個師,全是從濱海軍區走向黑土地的。濱海警備旅一直留在內線作戰,我現在關心的是這個旅究竟是幾個團呢?山東軍區組建12個警備旅時,每旅都是二團制,但濱海警備旅編入三縱時,從有關史料上看,下轄有一、二、三團,所以編制上和八師半斤八兩,但實際兵員和八師差“老鼻子”了,這就是主力師和普通師的區別。
警一團為三縱九師二十五團,提起來這個團的“出身”,可能不是那麼中聽,這個團原為偽軍起義部隊改編的山東軍區獨立第二旅,但按何司令的話說:“經過我黨的領導,改造、思想、作風、戰鬥力都徹底改觀。”何司令特意為二十五團作了註解。在我想來,人民軍隊從敵陣中投奔過來的軍隊還少嗎?何師長也算是一個吧。其實,仔細翻一翻戰史,解放戰爭有起義部隊不稀奇,但在抗日戰爭中就不那麼容易了,從以後的戰爭表現上看,二十五團還是九師最出色的團隊。軍隊最不能玩虛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警一團三連在魯南戰役阻擊戴家村的戰鬥表現非常出色,連續炸燬4輛坦克,幾度白刃戰。因“保衛臨沂有功”,山東軍區參謀長袁仲賢還親自前去慰問。警二團為三縱九師二十六團,這個團是地方武裝升級而成。警三團為三縱九師二十七團,兩個營由地方武裝升級,一個營為偽軍反正部隊。
看來三縱三個師,九師是最弱的,只有5000人,七師7000人,八師11000人,差不多一個頂倆。但濱海警備旅旅長覃士冕馬上“升官”,任命為三縱副司令員,而十師師長卻沒有這樣的官運。我想,拋去覃旅長的確有才幹不說,這個旅畢竟是來自兄弟部隊,而十師更像“本家弟兄”,是否有這樣因素呢?還想說的是,在警備旅三個團中,最弱也許是二團,因為該部歸建三縱後,有人曾設想是否將師特務營編進這個團,以作主力用。八師特務營非常棒,是原魯南軍區特務營。以後三縱編制實際演變的情況來看,二團最終還是早早撤銷;而二十五團,在打濟寧時傷亡非常慘,但最終得以保留。要提醒的是,我把七師提前說了,華野成軍時,三縱只有兩個師,除了八師特別碩壯,在整個華野中,三縱兵力是靠後的,有些戰史書上提到三縱兵員為25000人,這應該是編入十師以後。
陳誠設想以臨沂為中心展開會戰。陳毅手中的牌多了,也想再在魯南打上一仗。魯南戰役是開戰以來華東我軍最大之勝利,但毛澤東似乎還是有點不過癮,他在來電中說:“這次戰役雖然集中了優勢兵力,但集中的程度仍然不夠,如果集中更多的兵力,連馮治安的部隊也有可能打掉,徐州的形勢可能發生變化。”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按毛澤東軍事思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