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現實。戰亂剛剛過去沒幾天,他們現在已經像沒事似的,個個容光煥發,人人心情舒暢起來。蒙馬特外表的歡樂的和內心的平和,恰恰同周圍的環境蜜和油一般調和在一起。真希望家鄉的人們也能這樣!
人叢中有一位女性,看起來是戲劇導演一類人物。只見她眼光深邃,不同凡響。她蔚藍的眼睛正在凝望著,細看那陽光一縷,穿過大椴樹那一團好像鬈髮般葉叢。她又像是在抬頭望天,矚望那天穹給樹葉撕開的一片虛空。說起“鬈髮”,法文便是accroche�coeur,直譯就是“扣人心絃”。莫不是導演女士又在構思了,構想什麼扣人心絃的戲劇情節麼?要讓遊蕩在蒙馬特的人們心中平地起波瀾麼?
《花妖》28(3)
恆棠離開劇院,上了“妲一鳳街”,這小街以一位本世紀偉大女性命名。旁邊連著的是“達鷲街”,以雕版家族之名傳誦。這時,蒙馬特的脾氣性格看得更清楚了。小街在綠蔭從中時隱時現,忽高忽低,迫使周圍的房子也只好一級一級建造。穿行在其中的小巷子時而開闊暢達,時而痙攣一般,讓行人在迷宮之中尋尋覓覓。遊覽蒙馬特,那種濃厚韻味,特殊情致,也就樂在其中了。
遊客原來應該爬坡到女主持廣場的,那裡四通八達。若是有心人,就可以不走捷徑,卻向下滑過去,進入了“蜉蝣村街”。遊人在犄角旮旯裡左彎右拐,把這曲徑通幽的樂趣,先盡情地品嚐一番。最後,豁然開朗處,就是那片廣場了。因為日常繁重工作而顯得疲憊的老人,慢慢踱將出來,在公共長椅上吸一袋煙兒,舒幾口氣兒。因為是背靜地方,周圍的綠蔭更加歡快濃密起來。這兒的風景恰是剛剛時興的立體聲電影,因為上邊還有鳥雀的喧鬧來配合幫襯著。蒙馬特很久以來就是畫家、詩人和音樂家的搖籃。這麼看來,正是巧合得極其自然,天衣無縫。這一幅幅圖畫裡的日常生活如此安逸恬適,最是讓恆棠感到親切而又心疼。從家裡來信曉得,家鄉的人們又在經歷一場烽火,父親母親他們還會有這種閒情逸致嗎?
他突然發現,原來蒙馬特雖然如此逼仄,卻還有公交車哩。那些小巧得接近玩具一樣的車輛,有個十分好玩的專門名字,叫做Montmartrobus(蒙馬特公交車),是為這種非常狹窄的拓撲結構而專門設計的吧。一位老奶奶正在顫顫巍巍地下車,枯瘦的小手緊緊抓著那布料的手袋,讓恆棠不禁想到自己的奶奶。於是,他一個箭步上去,攙扶她一把。老奶奶先是吃了一驚,接著就笑了,笑出了殘缺不全的牙齒。汽車司機通常都活潑詼諧,這時不斷向喬恆棠點頭致意,口說: 謝謝!先生,謝謝!千萬可別小看了這些司機,他們可是對付高低不平和犄角旮旯的駕車能手。他們最懂得這裡的小街陋巷的心理狀態,那號小家子女人反覆無常、翻雲覆雨的壞脾氣。
說話間,就真到了女主持廣場和女主持路了,也就到了蒙馬特的商業中心。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一隊小學生佔領了地面和景觀。他們像一群脫韁的野馬,盡情享受著上蒼賜給的天糧。路邊咖啡館多起來了。飲客們昨晚的斑斑痕跡,現在正在融化成杯子上嫋嫋的熱氣,或者一杯甜酒中陣陣的微醺。蒙馬特人是樂觀的。其中夾雜著許多半老不老的男男女女,鬢角已經花白,臉色逐漸泛紅。比起少年的青綠,他們就是成熟的金黃。他們說著蒙馬特的俏皮話,對於下界華都巴黎那種鬧猛的市儈氣,表示著一種超然而剋制的輕蔑態度。
接著,從女主持路一直走去,就到了一條長而彎的大道“哥蘭古路”。
蒙馬特墓園(Cimetière de Montmartre)的大門,就開在這條馬路上。
這,就是20世紀40年代末的蒙馬特。
恆棠到蒙馬特墓園來是為了拍照,再拿回去研究、臨摹。他總覺得那兒有幾座墓碑和雕刻十分別致,不僅本身是藝術品,還能對創作別的美產生刺激作用。
可是,究竟什麼是美呢?美的第N個印象
究竟什麼是美呢?
姓喬的兩位畫家雖然分別屬於兩代人,卻有過共同的思索,都有過相同的衝動。
他們相互都曉得對方的名字,小喬是帶著一片高山仰止之情,老喬是帶著一種後生可畏之感。說怪也怪,小喬在課堂裡頭經常引用老喬的說法,而老喬則在不同場合以小喬作為例子,說明目前的教育制度偶爾也培養得出好畫家。
可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面。其實,神交也許更能深入靈魂。神交是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一般的織錦風景。見面了,見得多了,也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