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成為行為習慣。
比如說孩子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學習為樂趣;自覺地看書、認真地聽講,學習中耳、眼、手、口並用;自我學習的習慣,課前預習、課後及時複習等,那麼家長和老師就不需每天監督孩子學習,他們自己也不會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了。
簡單地說,習慣是透過對行為的不斷強化而形成的。習慣養成大致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誘導或督促而形成習慣,另一種是基於主觀意志努力而養成習慣。這兩類習慣的形成都要經歷行為強化的過程。
比方說,一個孩子可以經由兩種途徑養成早起鍛鍊的習慣。第一種途徑是透過外部強化,即父母在孩子偶然早上起床鍛鍊時,及時加以讚揚和獎勵,以後每當孩子早起鍛鍊的時候父母都這樣做,多次強化以後,孩子的這種行為便能轉化為習慣。
不過,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在進行外部強化時,所施加的獎勵或鼓勵不僅僅要符合孩子的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更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發展的需要。
第二種途徑是透過內部強化,即孩子自己認識到早上起床做運動可以很好地鍛鍊身體,對學習、生活也都有好處,從而開始有意識地加強這種行為,並鼓勵自己堅持下去,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習慣。這一過程是依靠孩子的意志力來維持的。“某種做法對自己很有好處”,這種自我認同的內心體驗實際上是與物質、精神需要和發展需要聯絡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種行為強化。
俗話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可見,習慣是行為不斷重複製造出來,並根據自然法則養成的。每個好習慣或者壞習慣都不是天生的,每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價值取向有意識地培養某種好習慣,或糾正某個壞習慣,習慣是可以培養的。
影響孩子習慣養成的因素
孩子在自身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受到了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主要影響習慣養成的是家庭、學校、同伴群體、大眾傳播媒介這四種環境或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與家庭的關係最為密切,因此,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更多、更大。父母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布萊克夫婦有三個可愛的孩子,都乖巧伶俐,學習很是自覺,布萊克夫婦因此深得鄰居羨慕。
其實,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布萊克夫婦的用心教育下逐漸養成的。布萊克夫婦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大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布萊克夫婦就經常和兒子圍坐在一張桌子上,教孩子畫畫兒和識字,養成一起愉快遊戲並學習的習慣。
在他們有了第二個孩子以後,一起學習的好習慣仍然保持著,哥哥讀書時,弟弟就在旁邊學畫畫兒,爸爸媽媽一有空就圍在桌邊跟他們一起學習。
之後,又一個小妹妹出生了,妹妹漸漸長大,也跟著哥哥們開始自覺地學習。當妹妹開始在桌上學畫畫時,大哥哥就到另一張桌子上去獨自學習。
看到哥哥每天獨自一人學習,弟弟妹妹們也跟樣學樣。沒過多久,老二也自己找了一張專用的桌子,每天主動地學習。之後,最小的妹妹也在兩個哥哥的榜樣作用下,找了一張自己的桌子,開始獨自學習起來。
可見,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讓兒童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透過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培養習慣應該從點滴生活小事做起。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從點滴生活小事做起,讓孩子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
當兒童上學後,學校成為兒童生活中的重要角色,開始對兒童的習慣養成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會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某地一所小學,學校對學生提出了一個很特殊的要求:凡是此學校的學生,每個人上學期間要有兩雙襪子,每天回家要洗襪子,第二天要穿一雙乾淨的襪子上學。學校認為,學生穿著一雙乾淨的襪子上學,不僅腳很舒服,還有一種新的開始的愉悅,嚮往整潔清新的一天。而且,洗襪子能養成勞動的習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一次,該小學組織學生去遊樂場遊玩,在跳蹦蹦床的時候,別的學校學生一脫鞋,臭氣熏天,特別是男孩子腳更臭。可是,這所小學的學生脫了鞋,卻聞不到一點兒異味。這讓管理人員大為感動,因而特別歡迎這所學校的學生。這說明學校使學生養成了愛勞動、愛整潔的良好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