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準備好了。
齊曉需要先把燈籠上原來的東西解下來,再用布擦拭乾淨,將稀釋的漿糊,均勻地平刷在骨架表面,將剪好的大紅色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換一個乾淨的刷子將漿糊刷平,否則,燈面將是一片髒亂。同時,裱糊的綢布也必須糊得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用彩紙紮好吊穗,掛在伸出來的八個像龍頭的掛鉤上,就算完成了。工作簡單,但是比較瑣碎,忙活了一上午,才算是完成了任務。
齊爸爸搬來梯子,將兩隻燈籠掛在臨街的大門口,拉上閘試了試,可以亮,至於糨糊,自己會慢慢陰乾的。這樣一來,晚上送上電,門口就會照出一大片光亮來。而且,到時候,各家各戶的燈籠亮成一條線,再亮成片,在村子裡,無論你走到那條衚衕,迎接你的都會是火紅的光明和溫暖。
這些燈籠也是形式各異,千奇百怪,從中也可以看出各家人的用心與否。有的門口就只是一對買來的現成的大紅燈籠,有的就是完全自己親手扎的。有鯉魚形狀,代表“年年有餘”;有當年的生肖形的,就需要年年更換新的;等等。
這些燈籠要一直掛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所以,大年初一早上趕早起來拜年的,也不會無聊,這些燈籠會給他們平添許多樂趣。
這時候,不只是孩子,連大人們也都喜歡在晚上呼朋引伴,走街串巷。
有的比較文雅的人家甚至還會掛出燈謎,過路的任何人都可以去猜,只要猜對了就會有瓜果或是小玩意等禮物奉上。這樣的人家門口,到了晚上,往往就會聚上許多人,有猜的,有看的,湊個熱鬧,也為主人家添了許多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也不知道是從那一年開始,掛燈籠,看燈籠,也成了村子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甚至吸引了臨近村子的人來湊熱鬧。有的初二帶孩子回門的,孩子們為了能看到燈籠,都非要呆上一晚上甚至幾天才肯回家。
下午;齊曉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這件事是齊曉和兩個要好的夥伴一起做的,已經堅持了好多年。後來,齊曉上了大學,那兩個好朋友也陸續出嫁,這件事就終止了。這次,齊曉決定帶著小弟把這件事繼續下去。
原來,離齊奶奶家不遠的衚衕裡住著一位孤寡老人——王奶奶,是村裡的五保戶。每到過年,村裡也只是送些米麵蔬菜之類的東西,老人一個人過年就顯得有些淒涼。有一年過年,齊曉和夥伴們串巷子經過王奶奶的家門口,發現只有她家門口沒有掛燈籠。回到家,向奶奶一打聽才知道,王奶奶竟然是一位老紅軍,而且她的丈夫和兒子也都是烈士,在村裡有很高的威信,現在一個人住。
齊曉她們幾個當時聽了就覺得王奶奶好偉大,也好可憐,於是決定自己動手扎一個燈籠去王奶奶家裡陪她過年,這一次決定就做了近十年。
從第二年開始,三人就改在三十之前先去幫王奶奶準備年貨,乾點兒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到了初一上午,再去幫王奶奶包餃子,放了鞭炮再各回各家吃餃子。
近十年了,當年的懵懂孩童也已長大成為花季少女,王奶奶也逐年地衰老了。
去年,因為兩個夥伴都出嫁了,不在家,齊曉不好意思自己一個人去,就想要不就算了吧!現在想來,王奶奶一定殷殷期盼了一整年,讓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此掛懷,實在是自己地不對。所以,齊曉才決定從這個年節開始,再繼續下去,畢竟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這天下午,吃過午飯,早早地齊曉就帶著小弟出門了。
“姐,我們這是去哪兒啊?”小弟被姐姐硬拉出來,沒有睡成午覺,還不知道要幹什麼,真是滿肚子的怨氣。
“問那麼多幹嘛?又不會把你賣了,到了你就知道了!”這可是難得的機會教育。
“我就是怕你把我賣了!”小弟嘀咕著。
姐弟倆先從家裡拿了些比較稀罕地物事,又到村裡的小賣部買了一對紅燈籠,就提著徑直朝王奶奶的家走去。
進大門的時候,王奶奶正在打掃院子。
兩年沒見,老人家更顯蒼老了,臉上的皺紋更深了,背也駝的更厲害了,精神都是很好,看到齊曉他們兩個進來,非常高興:“曉兒來了?來看看我這個孤老太婆?”
“奶奶,快過年了,我們來看看您!您身體還好吧?”齊曉連忙過去把王奶奶扶到一旁地凳子上坐下,一把搶過她手裡的笤帚,一邊說。
王奶奶還想再奪回去,但齊曉拿的很緊,王奶奶只好由她:“我身體挺好的,還沒有到動不了的地步。你們能來看看我,我就很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