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愈指著十六座城合起來的第一道防線道:“這裡,有地方守軍,合起來大約有兵三萬,這裡……”劉愈指著潼關,“兩萬。”
最後,劉愈指著關中道:“最後一道防線,滿打滿算也有兩萬兵。合起來,一共是七萬兵馬。”
蘇彥本來愁容滿面,聽到有七萬,已經超出他的想象,高興道:“七萬哪,不少,不少了,七萬打十七萬,還是有的打的。”
劉愈嘆口氣,看起來蘇彥還是不瞭解自己孤家寡人的處境,現在不但要面對的是淮王,還要面對其他對朝廷有野心的藩王。他們雖然貌合神離,但在大利益面前還是會齊心。加上其他藩王的兵,叛軍的數目將會在三十萬以上。
劉愈道:“兵力對比並非比人頭。如果說誰的人頭多誰就能取勝,那朝廷治下有壯丁千萬,而淮地壯丁多不過百萬,朝廷取勝那就是十拿九穩的。但事實是,朝廷軍中的精良大多數都陳兵在北方,這一脈大約有兵馬二十萬,可說是整個大順朝的精銳。而淮軍的實力雖然不及邊軍,但也在地方守軍實力之上,因而……我們的把握還是很低。”
“我們能不能把邊軍調回來?”蘇彥充滿期待問道。
劉愈嘆口氣,自從新皇登基以來,定國侯作為名義上統領邊軍的元帥,除了跟朝廷討要糧餉跟突厥作戰,沒做過其他任何的表示。幾次徵其率軍返回也被其以邊境軍務緊急為名拒絕。表面上定國侯是為家國考慮,實際上定國侯根本就瞧不起他這個兒子,也就連帶看不起與他這個不爭氣兒子休慼相關的新皇。
“不能,我們只能靠自己。”劉愈打消了蘇彥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蘇彥也隨著嘆口氣,再問:“那師傅,我們有幾成把握?”
“十成,你是天下之主,雖然我們現在佔據被動,但最終的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蘇彥最信任的就是劉愈,聞言也終於一解愁容,道:“那師傅,我一切都聽您的了。現在我們應該先做什麼?”
“先發一道檄文,討逆檄文。”
蘇彥又犯難了,他顯然不會寫什麼檄文。
劉愈笑道:“別看我,我也不會。叫那犟老頭來,他是禮部尚書出身,擅長做這個。”
袁博朗本來還在休息,這一路上顛簸也令他身體抗不住,剛睡了兩個時辰,便被人叫醒,然後很不樂意地來見新皇。
“寫檄文?”袁博朗聽到新皇的旨意,先看了劉愈一眼,“皇上,恐怕不妥,朝廷討逆也要拿出合適的理由,否則反受其累,會令諸藩王起異心,合兵一處。”
劉愈道:“那袁相不妨就寫一份伐逆王檄,檄文中也不說誰是逆王,然後給各家藩王發詔書過去,令他們協助於朝廷共襄義舉。哦,淮王那邊的也不能少。”
袁博朗最愁的就是面對劉愈,這年輕人看似處處跟人商議,其實最獨斷專行,人不大卻老謀深算。
“姓劉的小子,既然你胸有成竹,自己寫了便是,還叫老夫來作甚?寫的不好,再消遣老夫一頓不成?”(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九章 溝通問題
劉愈不是不想寫這檄文,只是他對古文行文不甚精,他沒能寫出令世人感覺逆王罪行令人髮指文章的底氣。
如果要照搬他也沒現成的,隱約只記得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云云。不適合今日的局面。
劉愈笑道:“若是袁相不願寫,倒還有個人選,他或許能勝任。”
不但蘇彥提起興致,連袁博朗也是一詫,原本他認為寫檄文之任非他莫屬,便在這裡倚老賣老。
“何人?”袁博朗問。
“就是柴駙馬嘍。他可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大文豪,本將軍見過他的文章,真是……令人驚歎。較袁相的文采也是不遑多讓。”
說別人都好,偏說的是那個人所盡知的榆木疙瘩。而且拿他來跟袁博朗這樣的老學究相比,袁博朗心中的氣不打一處來。
“你叫他來,老夫跟他比比!”
“既然如此,那就請皇上傳召柴駙馬過來,當眾與袁相比試一下誰寫的檄文更好。”
柴錦聽到傳召過來,還一臉茫然,當得知是要他跟右相比試文采,登時臉上少有的露出笑容。
“要比試文采,那是很好的。”柴錦說的話袁博朗也沒聽懂,大致覺得他是在自誇文采好,這更令他氣惱。
“劉兄,這是比什麼?”柴錦看著劉愈。
“比寫檄文。”
“檄文?”
柴錦想了想,點點頭,道:“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