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蘇武被匈奴扣留,囚北海牧羊,十九年才得返回漢朝。“北海”就是貝加爾湖。中國發現貝加爾湖,要早於俄羅斯1700多年。
抗戰時,有一首頌揚蘇武的歌曲,激發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流行極廣。歌詞曰:
蘇武留胡皆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飲血,飢吞氈,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銀首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時聽胡笳,思盡家鄉,乳兒共辛酸。
轉眼北風吹,燕去寒沙飛。
白髮娘望兒歸,紅顏守空帷。
三更共思夢;兩地誰夢誰。
天寒不知暖,大地共朝暉。
鼓聲咚咚!信心蕩蕩!恭祝漢祚輝。
歌聲淒涼、慷慨,鼓舞鬥志。現在,我還能唱。這裡的北海就是貝加爾湖!
我們用兩張照片結束這章:一張是在貝加爾湖拍的清澈見底的湖水;一張是從貝加爾湖岸邊挑選的石頭帶回北京家中觀賞。
貝加爾湖有水如斯,捧之可飲(2005年8月)
北海(貝加爾湖)之石可淨我家(2005年10月攝於北京家中)
“海棠葉變雞”就不再變下去了嗎?中國瘦身,到此為止了嗎?非也!不信?那你就把本書看下去吧! 。 想看書來
十萬鬍子(土匪)守東北
1953年1月,我在北京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三年級學習。學校為了準備迎接蘇聯專家來校教學,全校選拔50名三年級學生,到哈爾濱外國語專們學校進修俄語一年。我被選入。來到哈爾濱,正值北國寒冬,天寒地凍,白雪皚皚。令我們驚奇哈爾濱市容,一派俄羅斯古典風格的高大建築物。我們班男生,被安排在一幢俄羅斯古典建築的客廳裡。客廳顯然已經老舊了,但是一切都令我們新奇,房間巨高、寬大;有很大的壁爐,雖然久已不用,仍顯氣派,風格依舊。可以想象過往之豪華、奢侈!
學校位於中國人稱之為“喇嘛廟”的一座木質俄羅斯東正教大教堂附近。據說,這是遠東最大的木質俄羅斯東正教教堂。學校與蘇聯經營的“秋林”百貨公司也很近。秋林公司的售貨員,清一色是十七八歲的俄羅斯姑娘(都是哈爾濱本地人)。課外,我們就到秋林,去找俄羅斯姑娘聊天,目的是練習俄語口語,問東問西,不買東西。這些俄羅斯姑娘,聽說我們是北京清華大學學生,也願意和我們閒聊,甚至想交朋友。我們那裡敢呢!
在學校附近,還有一幫子俄羅斯小孩,也是我們練習俄語口語的物件。可是,這些俄國小孩,非常淘氣、頑皮、狡猾,中國話說得遛極了,罵人罵得猶其流利!我們終於不再理他們了。
當時,哈爾濱有許多俄羅斯人,他們是帝俄時代來到哈爾濱的俄羅斯後裔,已經有三、四代了。還有一些是俄國十月革命,逃亡到中國的所謂“白俄”,俄羅斯的富人,革命物件。他們一般都有錢,帶著錢財,來到中國東北。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得從中東鐵路說起。
1、中東鐵路——釘進東北心臟的一根釘子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省鐵路”的簡稱。沙俄鼓搗外蒙古獨立,是在中國背上扎一根芒刺。更陰險地是,在東北與內地連線處掐住中國這隻“雞”的脖子,這隻雞非死不可。所以,它在鼓搗外蒙獨立的同時,也在東北下手,步驟是修築連線西伯利亞歐亞大鐵路的“中東鐵路”。
沙俄原是一個歐洲國家,與亞洲東部的中國並不接壤。十六世紀中葉,它越過歐洲,向東擴張。到十七世紀四十年代,沙俄勢力已深入中國的黑龍江流域。從十九世紀中葉起,短短半個世紀,沙俄先後強迫滿清政府簽署《愛輝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吞併入俄國版圖。沙俄為進一步侵佔中國東北並與日本對抗,於1891年決定修築西伯利亞鐵路,想打通太平洋出海口。原計劃鐵路沿黑龍江北岸到伯力,再沿烏蘇里江東安鄉南到海參崴。然而,一心想佔領中國東北的沙俄,卻把西伯利亞鐵路取直,橫穿中國東北,到達海參崴。這不僅僅是為縮短距離,施工容易,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國東北控制在沙俄自己手裡,進一步吞併東北。要求中國借地築路,中國拒絕了沙俄的無理要求。然而,沙俄軟硬兼施,與請政府簽訂《中俄禦敵互助條約》,即“*”,允許沙俄築路。
清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