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子 (第1/2頁)
語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哀牢山位於雲南境內,是雲嶺南延的分支,起於大理州南部,止於紅河州南部,乃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嶺,同時也是雲南高原和橫斷山脈兩大地貌區的分界線。由於海拔過高,山體高度落差較大的緣故,氣候垂直分佈明顯。往往山麓的氣候悶熱如夏,而山頂上的氣溫則寒冽如冬,自古以來,這裡就有著“一山分四季,冰火兩重天,十里風花月,百里霜如雪”的美譽。
哀牢山景色怡人,秀景優美,有那連綿的山嶽,雄壯的飛瀑,翠綠的林木,幽靜的山澗。潺潺的溪流上翠鳥啼鳴,嫩綠的枝葉中微風輕拂,不失為一處瀏覽觀光的人間勝景。
特別是在清晨的時候,大山深處雲霧繚繞之中,放眼望去雲海翻騰,旭彩萬丈,看得遊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在這片神奇的山脈中不僅有著數之不盡的美景,也有著不少美麗動人的傳說,然而在這麼多的傳說中,最為神秘的當屬土司府寶藏的傳說。
土司府坐落於哀牢山的半山腰中,是清朝康熙皇帝御封“雲磐土把總”世襲土司張傳傑末代傳人張天權的府邸。整個建築構造堅實、氣勢宏偉,其中不乏有著大理石雕、紅椿木刻,就是繪畫和書法作品都十分豐富。這處具有濃郁地方鄉土氣息的土司府,堪稱是滇南傳統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
相傳自從大土司張天權死後,他生前掠奪而來的金銀財寶不翼而飛,對此民間有很多說法和猜想,然而眾說紛紜之下卻沒有人真正知道財寶的去向。
流傳於哀牢山脈的民間說法大致有三種,一種是說法是張天權在死前把他生前積累下來的財寶都藏進了哀牢山的深山之中,這件事還曾被跟隨他的一名隨從證實過,但是具體埋藏的地點是在什麼地方,那名隨從卻無法說出來。
第二種說法是傳聞張天權已經料想到自己將會大難臨頭、地位不保,於是他把財寶透過茶馬古道遠遠地運送了出去,以備不時之需。這種說法似乎有些牽強,可是曾經有人在半夜看到過上百匹騾馬拉著大車從土司府中走出去,而且馬車上拉著不少的大木箱,沉甸甸的不知道裝的是什麼東西。如果這個說法屬實的話,那麼張天權積累下的這些財寶將石沉大海,永遠都沒人知道財寶的去向了。
第三種說法信的人最多,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個。據說張天權雖然是一個心思縝密,頭腦極為聰明的人,但同時也是個小肚雞腸、心胸狹隘之徒,為了不讓外人窺視他的財寶,他絞盡腦汁,在土司府中修建了一間密室,專門用於珍藏他的寶藏,可問題是既然有這麼一間密室,那為何時至今日還沒有人發現這個秘密呢?
早在建國初期,張天權及其一夥黨羽被槍決後,便有不少的專家學者來此探秘,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出通往密室的暗道,最後也就不了了之,只是在土司府的大院中樹立了那麼一塊牌子,上面記述了一些可能的猜想和假設。比如刻在青石板上的五芒星圖案代表著什麼意思?位於大院內四個方位的四塊地磚上,那些即像橢圓又好似音符般的特殊的符號又隱藏著什麼秘密等等。
不過這些猜想和假設是否真的就是開啟寶藏的關鍵,還是隻是唬弄人的一些噱頭而已,這所有的一切,恐怕也只有身處地府的張天權自己知道了。
時過境遷,如今的土司府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土匪惡霸,也沒有了氣焰囂張的隴西世族,土司府作為一處文物遺蹟保留了下來,供後世之人瞻仰和銘記這段血淋淋的歷史。
然而在這座隴西世族的大宅內卻顯得有些陰寒可怖,即便是烈日炎炎的正午時分,土司府內依舊陰風陣陣,寒氣涼涼,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在大門外的石欄上留有著十二生肖的石雕,做工精美卻難敵歲月的侵蝕,已經變得有些破損不堪。門上那對獅子頭銅環倒是十分光亮鮮活,威嚴的注視著進出大宅裡的人們。
大院裡面那棵百年的桃梅依舊翠綠喜人,周圍斑駁的牆壁上依舊殘留著輝煌時期的痕跡。
在大院的四周矗立著兩層的木樓,正面對著的是正廳,廳外分別掛有八仙的門扇和一些雕工細膩的花鳥魚蟲,正廳裡擺放著紅木的屏風,名貴的擺設,再加上考究的裝潢,看上去奢侈華麗,彰顯著土司府的氣派和闊綽,然而在這些富麗堂皇的表面之下卻又隱藏著多少悲慘和心酸的歷史。
正廳兩旁的屋子分別是張天權和他三個老婆的寢室,分別於地位上的差異,大老婆寢室的地板要比其他兩個老婆的高出一截,又略低於張天權的臥室。
每一間臥室中都保留著原有的擺設,就連桌椅板凳,以及各種物件都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