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赫連人統一中原之前,華廈大地原本有大大小小許多民族。
後來經過多年的征戰,弱的民族不是流亡至天山與遠海以外,便是覆滅於強族之手。
最後逐漸就剩下黃河以北的拓跋族,安居東西富庶之地的赫連族,以及有著最大幅員的西南烏馬族。
這三族之間相互不通婚,若有違例,兩國便將人犯推至邊境,一同斬首。
但如此一來,各族之間的避忌也就更深。
據說到後來,各族已到但凡看見異族人便會不約而同群起攻之的地步。
三百四十年前——不,現如今應該說是三百九十年前了。
三族經過幾百年的磨擦交鋒,早已經幾敗俱傷,民不聊生。
那年赫連王祈震玉憑藉江南富庶的優勢,悉心籌備了十年,終於藉著西南生事,在身邊四位謀士的幫助下,領著數萬大軍揮鞭西去。
先是踏平了烏馬族的土地,時隔數年後又所向披蘼打得拓跋大軍如無頭蒼蠅般潰散。
之後就建立了大秦。
張家先祖就是當年協助祈鎮玉一統華夏的四位謀臣之首。
隨著大秦定都燕京,張家自然也在京師安了家。
張家家規裡忠君愛國以禮傳家乃是頭一樁,因此,即便是跨時三百多年,張家也隨著祈家皇朝一樣在大秦屹立不倒,而且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天下最有名望的世族。
當然,也並非一貫如此。
在身為謀臣的先祖之後張家著實興旺了幾代,然而誰人又能做到代代輝煌?
三百多年裡張家幾起幾落,可不管張家有沒有人入仕,來自宮裡的恩寵總是少不了的。
而到了張盈的祖父這代,子嗣上又忽然艱難起來,除了張解這個兒子,其餘幾個竟全是姑娘。
恰逢大秦挺立了三百餘年,朝野上下也疲態頓顯。
當朝官員都是遠離戰爭與死亡多年的盛世裡養起來的那一輩,經世治國只得紙上談兵四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實際上真能扛起大梁來中興的卻沒有幾個。
而整個大秦國內,民族紛爭仍然沒有從根源上得到解決。
赫連士子一向清高,尤其在秦太祖統一南北之後,當中一些總以為自己才是高人一等的貴族的赫連人,因為階級觀念的固化,始終無法接受與烏馬族和拓跋族人通婚。
於是三族矛盾在經歷過百餘年的安定之後,逐漸又變得尖銳起來。
朝廷這邊,自仁宗皇帝往後,又逐漸潰爛腐化。
土豪劣紳橫行鄉里,五軍都督府各級都督幾乎全由赫連人把持。
從前一個百戶長能徒手撩倒三四個大漢,並能閒時幫著老百姓押糧運糧,而變成腰圓腸肥的酒囊飯袋,逼良為娼,強取豪奪的一方地頭蛇了。
當然,這些都是隻是呈現在書面上,以及與外來客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上。
那時候的燕京,還是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沒有人把看不到的硝煙當成災難。
少年們揚鞭策馬,踏雪尋花,與深閨裡月洞窗內,對鏡試妝的少女們一樣,仍然是大秦裡一道披著盛世華衣,明媚而婉約的風景。
張家歷代以護國憂民為己任。
局勢如此,當時任職戶部的老太爺便將所有的希望與精力,全都擱在了張解身上。
張解天資聰穎,又自幼在世家環境中接受薰陶,終不負所望,幼時便在國子監大放異彩。
後來未及二十,便就擊敗大江南北無數對手,拿下當年狀元題名金榜。
之後與肖太師的長女結為連理,漸漸頂門立戶,開枝散葉。借少小時熟覽家中數位名臣為官心得,自考入庶吉士起,張解便一路青雲直上,四十不至便入了內閣。
而天佑張家,當時的皇帝,又恰巧與張解是幼時好到幾乎拜把子的發小。
皇帝臨終前,曾將太子託付給張解,又在病榻下著禮部執筆,給太子與肖太師的孫女指了婚。
這其實是很險的一步棋。
若不是對張解乃至張家有著絕對信任,皇帝斷不至將輔政大權交給他,還把太子妃之位許給肖家。
太子是年登基,翌年朝綱漸定時張解上表請辭,新皇竭力挽留,但張解在與之一番深談之後,仍是執意交出了官印。
直至三年後皇帝已然透過自己的能力逐漸穩固了皇權,而山東山西民變頻繁爆發,流寇增多,皇帝再次登門請他復出,他這才二話不說又回了朝堂。
這些乃是發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