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面,以傅選第十四師,向洪州南大門的長城嶺關口發動佯攻,一下引發了洪州、龍州、宥州三個重鎮高度緊張,夏國河南軍鎮嘉寧軍司,也立刻調兵遣將,擺出一副隨時增援的架勢。
西南,環州的二十一師,則兵分兩路,沿白馬川溯流而上,分別進攻夏國兩大軍寨:清遠軍城與蝦蟆寨。而兩大軍寨的後援,夏國的韋州,也早早做好了應戰準備。
估計此時夏國會很懊悔,如果他們不是那般痛快地將環州西北面的西安州、懷德軍交還華國的話,完全可在此二軍州設重兵,從側翼威脅環州華軍。如此,便可減輕韋州的正面壓力。可惜,答應得太快了……更可恨的是,華**隊的手腳更快——短短數日內,就有軍隊出現在這些軍州城下,敦促他們交出城池,接管防務,真比討債鬼還兇狠。不過,細細一想,可不真是討債麼……
除此之外,駐守中原的第三軍的第八、第九兩個甲級師,正兼程趕來。只要這兩個主力師一到,就可以隨時向夏國發動總攻。
以上,都是明棋,專門亮出來,讓夏國看得清清楚楚。而在西北方的偏關,則有一招重要的明暗棋,力求迷惑並瞞過住夏國。
二月底,晉陽的太原軍校,第三期一千四百餘名即將畢業的軍校生,奉命秘密出發,向北急行軍。僅用了半個月,行程千里,穿過忻州、代州、武州,最後抵達偏關。隨後,這支學生軍接過了在此等候已久的十二師的旆旗、號旗、旌鼓、甲冑及部分備用兵器。
是夜,十二師從三個旅中各抽出半個營,打著各旅旗號,駐守於偏關各關口。佈置完畢之後,全師趁夜出發,消失於偏關。天明之後,偏關軍營緊閉,日夜只聞訓練喊殺聲,千人振嘯,聲動數里,宛若十二師猶在。
這一招似明實暗的李代桃疆之策,是否瞞過了夏國方面的耳目,不得而知,但夏國東北邊軍——距離河清軍三百里之遙的天德軍,一直沒有動靜,卻是確鑿無疑。倘若天德軍趁十二師進入沙漠之際,南下兜尾包抄,自後方截擊,對於正陷於天地之險的十二師,絕對是滅頂之災。幸運的是,這種糟糕局面始終未出現。這既是十二師的幸運,也是總參謀部運籌帷幄的成果。
正當夏國,包括天下各國的目光,都緊張地盯在華、夏兩國由東至西數百里邊境線時,天健二年三月十七,一支軍隊悄無聲息地從寧邊州出發,穿過金肅軍、河清軍,出現在濁輪河源頭。
這是岳飛率領的第十二師,麾下三個混成旅:第三十四旅(兼旅長)、王貴第三十五旅、徐慶第三十六旅,全師一共一萬一千餘人。所攜裝備與一般的甲級師略有不同。比如車輛較多,戰車六百輛,運輸車千輛;騎兵減少備用馬匹,長矛兵棄重甲,排炮、飛彈器,也相應減少一半;飛雷炮(沒良心炮)也只帶了五十門,雖然這炮不重,但帶不了太多炸藥。沒有足夠的“炮彈”,大炮再多,又有何用?
所有減去的重量,一率補充以糧食、清水等關鍵物資。
最為明顯的是,所有馱運牲畜,全部用的是橐駝!沒錯,既然要穿越沙漠,又怎能不大量使用這些“沙漠之舟”呢?橐駝在契丹人中,如同中原人使用騾馬一般尋常,要多少有多少,這點倒是不愁。
上萬大軍,隔著清碧的河水,遠眺前方茫茫戈壁沙漠。
大漠無垠,風沙捲揚,那死一般沉寂的前方,就是他們即將踏上的征程。
岳飛黑甲白馬,率麾下一干精兵猛將,拔刺刺地從一排排車輛及軍兵身旁飛快馳過,直接衝上一個小土丘。向遠方靜靜凝視良久,眼睛慢慢眯成一條縫,有刀鋒般地光亮一閃而逝,鞭梢向前一指:“全軍進發!”(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章 八百里路雲和月 (上)
(大盟的厚賞,書友的票票,令十五郎平添無窮動力。嗯,保持晚節,再戰半月。)
~~~~~~~~~~~~~~~~~~~~~~~~~~~~~~~~~~~
毛烏素,蒙古語意為“壞水”,不過,在公元五世紀以前,卻是一片堪比塞上江南的“好水”。在毛烏素南部(今陝西靖邊縣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人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當時草灘廣大,河水澄清,水草肥美,風光宜人,是遊牧民族最嚮往的牧場。
也正是由於這片牧場太過肥美,匈奴部族間你爭我奪,戰亂頻仍,戰爭破壞嚴重。加上南匈奴的政權中心長期滯留此地,過度放牧,以及數百年氣候變遷等等原因,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就地起沙。大約自唐代開始有積沙,到兩宋時期,毛烏素的沙漠化向東南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