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4頁)
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前,鄭午樓博士,滿懷對遠方友人的歡迎的熱情,興致勃勃,帶領著我們參觀了他的收藏品。我對這一位傳奇式的人物開始有了點感性認識。我深深地感覺到,他的成功,正如別人的成功那樣,決不是偶然的。現在人們常常講,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三個條件:稟賦或天資,努力和機遇。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人認為,我也同樣認為,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努力。只要勤奮努力,鍥而不捨,則一方面能彌補稟賦之不足,另一方面又能招來機遇。午樓先生就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從他的學習書法,學習外語來看(泰語對他來說已經不能算是外語),他的勤奮努力是非常能感動人的。中國古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兩句話在午樓先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鄭午樓博士(3)
過了幾天,午樓先生又邀請我們這一群外賓也是內賓到他城外的高爾夫別墅裡去遊覽參觀。我還沒有從對曼谷的迷茫中解脫出來,我仍然是不辨東西南北,也無法體會這一座別墅究竟在曼谷的什麼地方。但是印象卻是非常清楚的。這裡同前幾天晚上見到的摩天高樓迥乎不同。雖然沒有什麼平疇煙樹,卻也頗多野趣。房子以平房為主,庭院極為寬敞。有的房子好像是還沒有裝修完畢。我們走到了一處用畫廊同主房連線起來的亭子似的房間,脫鞋進屋,地板光潔如鏡,裡面還沒有擺上多少桌椅之類的東西。午樓先生對我說:“下次再來曼谷時,就請你住在這裡。”我連聲道謝,但心裡卻琢磨:這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即興而說的客氣話。可是過了幾天之後,在他為我們餞別的晚宴上,他又說了同樣的話。可見他是胸有成竹的,決不是一時隨便說說的。我在真正感激之餘,覺得此事實在是渺如雲煙,“更隔蓬山千萬重”了。
在所有的這些活動中,午樓先生總是腰板挺直,神采奕奕,行動敏捷,健步如飛。不但不像一個年屆耄耋的老人,而且連那幾位同他在一起工作的中年人都自愧弗如。他們告訴我說,每次跟董事長檢查工作,總是被他拖得滿身大汗。我想到中國詩文中講一個人的行動敏捷時說:“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我再加上兩句:來似雨飄,去似風驟。移贈午樓先生,我覺得是頗為適合的。
幾個從大陸去的中年朋友,對我談到午樓先生時,總稱他為“董事長”或者“午樓博士”,親切之情溢於言表。可以想見,他們對午樓先生是尊敬的,是愛戴的。也可以想見,午樓先生對他們沒有架子,嚴格要求,親切愛護,不以自己是領導凌人,不以自己是老人凌人,不以自己是名人凌人,不以自己是億萬富翁凌人。否則,這種尊敬愛戴之感從何而來呢?我們從大陸去的人也有親身的體驗。有一天在崇聖大學裡一個什麼典禮之後,很多客人和成群的中小學生聚集在餐廳裡吃飯。因為人太多,實際上已無法擺開桌椅,正襟危坐。大家都隨隨便便在人聲噪雜中找到一把椅子坐下,把每人分得的一盒飯開啟來吃。不知什麼時候,午樓先生也手拿一盒飯,邊吃邊走了過來,同我們坐在一起,大嚼起來,一不矜持,二不做作,純任自然,興致頗高。我們中間的一位低聲說:“真沒有想到,他也會同我們一起這樣隨隨便便地吃飯!”這是小事一樁,難道不能小中見大嗎?
在以後幾天的參觀中,我們到過很多地方:華僑報德善堂、世界貿易中心、潮州會館、鄭氏大宗祠、華僑醫院、京華銀行等等。這些機構都與午樓先生有聯絡,有的就是他鼎力建立的。在曼谷以外,聽說還有不少的工廠、公司和其他機構,也都是午樓先生創辦的。由此可見他的經營能力之強,組織領導藝術之高,精力之富,對事業進取之銳。現在他又倡導創辦了華僑崇聖大學,他的事業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在以上這些機構中,有一些是廣行善事,賑災濟貧;有一些則是弘揚泰華文化。在這些方面,他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真正做到了精神與物質並重,經營與倡導比翼。這些都對我們有啟發意義。1991年,午樓先生親率賑災團,不遠千里,來到中國,救濟中國受了水災的災民。可見他沒有忘記中國這一個根。從他眼前的健康情況來看,他彷彿仍在如日中天,看來無論是在事業方面,還是在壽命方面,距離畫句號還有很長一段路。這一點恐怕大家都能同意而又高興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鄭午樓博士(4)
我在曼谷只呆了十天,同午樓先生見面雖不算少,但畢竟時間還是太短太短了,我對他的認識不可能不是膚淺的。不過有一點我是堅決有自信的:在午樓先生身上許多貌似矛盾的氣質或特點得到了和諧的統一,他身上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