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擁有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去建造更多能夠攻打中國的武器裝備。
這是國人的悲哀,也是清政府的悲哀,當年他們只看到了日本人表面上的強大,卻沒有看到日本人內部的虛空。
儘管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但日本政府對於那些留學生可是有著嚴格的照顧的,很少會讓留學生刺探到日本真正的核心機密,連他們留學的軍校都是如此,那麼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軍備的情況,會讓他們真正的刺探到嗎?
史上日本人因為幾次驚天豪賭而獲得了成功,到了後期的時候,特別是在侵華之後,他們從中國獲取了大量的資源,這才足以支撐他們能夠支撐起那場長達十多年的戰爭,讓他們有膽量去跟美國人叫板。
但事實上是,如果當年東北軍能夠奮起抵抗,直接將入侵的日軍給打回去,或者是全殲,亦或者讓日軍看到東北軍的強大,而不是一槍不放的就丟掉了整個東北,將倉庫內大量的裝備留給日本人,將大量的機器裝置留給日本人,那麼至少可以保證,侵華戰爭會延後幾年的時間爆發。
當年光是日軍在東北軍倉庫裡繳獲的大炮飛機的數量,就比日軍現役的大炮飛機還要多,還要先進。而後來侵華日軍的武器裝備,戰備補給,也都是透過當年東北軍留給他們的裝置製造出來的。
王思銳正是深知史上的日本是什麼樣子的,再加上日本人賭徒的特性,再一個,日本人也總是喜歡將戰術和戰略分不清楚,比如說,他們總喜歡策劃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以為只要打贏了這一場戰役,日本就將獲得最終的勝利。
就像是甲午戰爭,史上的八國聯軍,史上的日俄戰爭等等,正是透過之前的種種,讓日本人有了一種錯誤的直覺。
而現在,這種錯誤的感覺,也同樣的在影響著日軍九州島的最高指揮官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為什麼要竭盡全力的去策劃久留米戰役?甚至不惜犧牲掉真個久留米的平民?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乃木希典仍舊延續了早年間的思想,仍舊是認為只要日軍能夠在久留米取得一場大的勝利,就必然會搓掉中國人的進攻銳氣。
同時,也會讓他們的高層對這一場戰爭產生反思,甚至是畏懼的心理,只要他們的高層猶豫了,那麼後續的就一切好說,大不了在策劃一場戰役給中國人澆一把火,讓他們更快的選擇結束這場戰爭。
雖然短期內打到中國本土是不大可能了,但是打不到中國本土其實也無所謂,乃木希典這個人還是比較理智的,相比較於打到中國本土,他更看重的是這登陸的十多萬中**隊的武器裝備。
再加上以中國高層對士兵的重視程度,到時候只要日本方面以這些士兵作為要挾,他們很容易就得到日本想要的一切,武器裝備,生產線,錢,甚至是大量的資源。
雖然乃木希典也很清楚這場仗並不好打,日軍獲勝的可能性也並不大,但這並不妨礙他去策劃這場戰爭,或者說,乃木希典想用同歸於盡的方式去跟中國人打,反正這裡是日本本土,你中國人來的再多,能來兩千萬不?
日本就是跟你一個換一個,全部用同歸於盡的方式去打,到時候最先扛不住的也絕對是中國。
乃木希典可以說已經瘋掉了,為了能夠擊退中國人的進攻,他已經不惜一切,他甚至可以犧牲掉日本的百姓,犧牲掉他的兒子,甚至是犧牲掉他自己。
當然了,乃木希典計劃的倒是挺好的,但是他卻忽略了幾個重要的方面。
比如說,王思銳不是清政府,王思銳也不是清政府那樣沒有主見的君主,王思銳要比清政府更加清楚日本人的底細,單從這一點上來說,乃木希典的戰略目的就已經是不可能達成的。
另一個,乃木希典想要跟人同歸於盡,但同歸於盡的前提是,你自身的實力要跟對方相差無幾,如果一個孩童想跟一個成年人同歸於盡,除非他手握手榴彈,而且還能提前瞞過成年人,否則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
日本人喜歡把戰術當作戰略來看,把一場戰役去當作他們的戰略來打,從這一點上來看,日本人其實是缺乏戰略眼光的,就象現在這樣。
當然,日本就算再怎麼有眼光,也躲不過鐵了心要打日本的王思銳,無論他們怎麼做,都不可能躲過這一劫。
把一場戰役來比作決定一張戰爭勝負的關鍵來看,那麼反過來對於日本來說,也是同樣的情況,這場戰役如果他們失敗了,那麼日本人的心氣也會瞬間的崩潰,這是毫無疑問的。
再說另一邊,繼續前行了大約一個小時後,馮四喜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