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天之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情告訴了張偉,張偉倒是不太在意,只是兩分鐘的樣片而已,國情如此,他也沒辦法,而且也相當於給他們“天蕾動漫”做廣告了,長遠來說,對公司的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只要正片出來以後,確保不再在網路上流傳就好了。
另外,因為這個樣片的曝光,張偉還獲得了一個意外之喜——信仰之力不知不覺中漲了不少。
為什麼呢?他也沒做什麼特別的事情啊。
研究了半天,他確定就是因為那個短片搞出來的。
就和那次南海之行中,那些船員對他的信仰一樣,船員們並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海神”其實就是張偉,但是張偉還是收到了信仰之力。
同樣的道理,應該是那短片中的“萬千神棺”吸到粉了,看到影片的人可能覺得它夠神秘夠炫酷,而心生歡喜,這樣雖然是最淺層的“信仰”,但是因為影片傳播給力,看到的人很多,即便是最平泛的粗淺“信仰”,也匯聚了很多。
張偉不明白這些“信仰”的生成機制是什麼,判定標準是什麼,動漫公司製成的短片產生的信仰之力,是如何匯聚到他張偉身上的,這些他都不知道,但是結果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似乎“信仰之力”只會認定他這個“原作者”。
那麼,有人要問了,張偉不是已經有書友群了嗎?這些人都看過他的小說了呀,為什麼之前沒有給他提供“信仰”呢?
對於這個問題,張偉的猜測是這樣的——就類似於佛家“觀想”的概念,有些東西或許必須要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才能讓人類的信仰匯聚起來。
比如各個文明中的“神像”、“圖騰”崇拜,都是有具體的模樣的,現在影片裡的“神棺”,比起小說中“神棺”兩個抽象的文字,就有了具體而固定的模樣,看到這樣的實際模樣而產生的敬畏或者喜愛,就會轉化成信仰之力,從而傳到張偉這個“源頭”身上。
如果張偉的這個猜測正確,那就算是給他開啟了一扇蒐集信仰的“方便之門”了。
他本人不是神明,也不想當騙人的神棍,所以他本人是不太可能蒐集到大量的信仰之力的。
所以,他看到的這扇“方便之門”,並不是從他自己身上下手,而是兩個字——“造神”!
不是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神明出來,他還沒這個本事,他是要“造”出熒幕上的神明出來。
只要他是創作者,那麼他創作出來的“神”,或者有“神性”的物體,一旦被人崇拜,或者降低要求,只是喜愛,那麼他就能直接吸收信仰之力。
這簡直就是捷徑——既不用費力當神棍“傳教”,也不用與國家相關政策衝突——與神話相關的影視作品實在太多了,從動畫到電影,從紀錄片到電視連續劇,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叮咚”
張偉的手機響了,“迷之提示”發來了一條很簡短的話:
“恭喜找到最合適的信仰收集方式,異能融合度提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