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遞給一個工人,工人剛開始有些笨拙,不過很快就熟悉了,不一會,五六十個蜂窩煤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地上。
指揮工人將蜂窩煤搬進鐵匠鋪,這個時節實際上已經不適合做蜂窩煤了,天太冷,製成的蜂窩煤會很快凍住,不是自然情況下半乾燥的易燃燒煤,制蜂窩煤最好的季節是秋末時節,不過現在是實驗階段,真正大規模的出售煤和制煤機要等到明年了。
拿出幾塊蜂窩煤,放在鐵匠路旁邊烘烤,這是一會實驗用的,得快去掉裡面的絕大多數水份,應該是要自然晾乾的,不過現在先湊活著試唄。
制煤機煤什麼問題,就是費點力,司南把有小毛病的地方解釋給車削的工人聽,另外就是有點過於沉重,叮囑工人看看想辦法能不能做的在輕一點,精緻一點,到時候制煤的工人也能省些力氣,能少吃好好幾碗飯呢。
工人拍著胸脯,說沒問題,馬上改進,只要時間足夠,肯定讓掌櫃的滿意,鐵工廠的工人手藝還是不錯的,如此簡單的環境和裝置能搞出這麼個玩意,確實不簡單。
三個人進了辦公室,張炳玉指著地上的一個爐子問司南,爐子是否合適。
爐子是司南囑咐鐵匠和鑄造的師傅打造的,很簡單的物什,外面是鐵殼和一個活動風擋,底下三個鑄鐵角撐起爐身,爐身下部是出灰口,出灰口也是可封閉的。
值得一提的是,工人把出煙口也預留了出來,司南不禁感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除了有些粗糙,和司南想象中的蜂窩煤爐子沒什麼兩樣,用火鉗子夾起大爐圈和爐蓋,很嚴實。
“沒問題,就是這樣,一會等煤稍乾點,就可以試著點火看看了。”司南給了肯定的答覆。
聽了司南的話,張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