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城竹海確實蔚為壯觀,哪怕經過千數年的砍伐,到了沈哲子所生活的後世,仍是江南面積最為廣闊的竹海。時下山野河澤本就開墾不足,一切都保持著欣欣向榮的自然原生態,這竹海便更加壯美,從長城縣一直蔓延到義興郡治陽羨,巨竹參天,鬱鬱蔥蔥,漫步其間,確有世外出塵之感。

然而沈哲子卻沒感受到多少清趣,他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銅錢。時下竹材用途極為廣泛,食用的竹筍、竹筍,藥用的竹實、竹汁,亦可造紙,民屋舟船,橋樑車駕,不只關乎民生,更是極為重要的軍用物資。陶侃比較讓人推崇的行為就是在荊州任上收取廢棄竹頭儲存起來,等到桓溫北伐時都能取用。

如此大面積的竹海,簡直就是一座予取予求,根本不必節制的寶庫。單單竹海自然的生長,便完全能夠補充這種消耗。

相對於木材,竹材更加輕便,易加工取用,耐水蝕蟲蛀,而且成材更快,雖然在堅固性上遠遜木材,但有這麼多優點,在許多方面都可以作為木材的代替品。在沈哲子的構想中,竹材也是要往京口大量調運的大宗商品,因而今天才答應各家邀請,實地來看一看這漫無邊際的竹海。

一邊在竹林漫步,沈哲子一邊聽長城縣各家言道竹海的開發和利用。這樣廣闊的竹海,遠非一家一戶能夠壟斷霸佔,而且在盛產竹材的長城縣,竹材根本就賣不上價格。

而且竹節橫生,擴充套件速度極快,以往長城縣人非但不能因此得利,反而深受其害。不只要砍竹,還要掘根,以防竹林蔓延侵佔本就不多的耕田。至於砍下的竹子,除了少量用於製造各種器具之外,絕大部分都是用來當做薪柴焚燒。

一直等到沈家牽頭疏浚河道,使得長城縣水道也連線到整個吳興的水網中,運輸的成本大大降低,各家才因此而得利。如今在長城縣,伐竹已經成為了僅次於耕織的民生產業。

沈哲子特意趕去伐竹場看了看,大批鄉人在此砍竹,粗長的竹竿堆放在剛剛砍伐出來的空地中等待運輸下去。而在這竹竿堆下面,又有許多竹筍頂破了土層往上生長,可見這竹海生命力之旺盛。

鄉民們砍竹,並不區分大小,一路平推過去。在這樣的壞境中,考慮什麼可持續發展簡直就是一個笑話。這些人砍竹的速度,甚至還不如竹林自然生長的速度快。其中大的有販賣價值的被挑選出來,小一些的則被隨地丟棄,由其腐爛。

看到這一幕,沈哲子便有些心疼,這些被丟棄的竹材,在一些缺竹的地方也價值不菲。對於鄉民們的這種浪費行為,他也知不好勸阻,吳興水道雖然暢通,但也不可能盡數用來運輸竹材。在有限的運輸力下,自然要挑選回報更高的材料。

但若任由這些竹材被浪費,又實在不是沈哲子的風格,所以在竹林中繞行一週後,他漸漸有了一個決定,趁著下山之際與長城縣各家商議起來。

“造紙?”

聽到沈哲子的想法,眾人都不免有些詫異,在他們看來,竹海取用不竭,人力本就週轉不開,實在不必多此一舉。況且造紙在時下也並非什麼尋常可見的技術,長城縣素無造紙傳統,也就沒有這些技藝流傳,更不可能召集到大批造紙匠人。

“不錯,就是造紙。時下竹材所造箔紙,乃是紙中上品,價高數十倍於竹材,又便於轉運售賣各方。”

沈家有一個不大的造紙作坊,早在年前整頓自家產業時,沈哲子對此便有所瞭解。箔紙乃是早年間被老爹沈充殺掉的張茂所改進出來的一種書寫用紙,用嫩竹榨取纖維來造紙,在時下而言乃是品質非常高的一種紙張。

東海蔡倫改革造紙術,至今已有數百年,但也並未用之四方,時下仍是紙張與簡牘並行。沈哲子早先對造紙術並不怎麼上心,是因為家裡並沒有成熟的優越條件,從頭開始準備,價效比也算不上高。

可是在看到長城縣如此多的優質原材料,沈哲子便按捺不住了。對他而言,技術不是問題,自己不懂就讓人研發,研發不理想就重金挖人,集思廣益,讓工序簡潔下來,能夠投入量產,為此不惜降低一部分紙張的質量問題。只要能造出紙來,總比眼看這些上天賜予的財富腐爛廢棄在山林間要好得多!

“人力技藝方面,諸位不需操心。我歸家後會盡力籌措此事,請諸位在此間為我準備一片山林,興建幾座水碓。待到我家準備妥當,彼此再談細節。此業不入商盟,乃是我家與諸位合營之私業。成品直輸商盟,以市價收取。”

沈哲子笑吟吟說道,他從不避諱與人分利,合作的人越多,才能爆發出越大的產能。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全職穿越者

全職穿越者

木允鋒
關於全職穿越者:浩蕩歷史長河,我自逆流而上,於華夏存亡之際,隻手挽天傾。第一站,1644年,魂穿已經掛進上吊繩的崇禎
仙俠 連載 33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