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章 看法庭如何主持公道(6)
法國LCI電視臺則明確表示,這個文物拍賣“影響了法中關係”。
法新社2月24日除了詳細描述庭審情況,還特別刊發題為“對圓明園的掠奪是殖民者對中國的羞辱”的文章。文章引用曾就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有過專著的作家布里澤的話說,法國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年俄羅斯人把凡爾賽宮夷為平地、搶了盧浮宮、還燒了法國國家圖書館會是什麼滋味”。文章還引用雨果1861年在致法軍上尉巴特雷的信中譴責英法聯軍毀壞圓明園暴行的語句。文章同時強調中國政府對此事“措辭強硬”,“中國人民和媒體關注這一訴訟”。
布里澤既是歷史學家,同時也是法國《費加羅報》《巴黎人報》的資深記者,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出版的季刊《塞納河邊的中國》副主編。在他看來,這一靜一動的雙重身份無比和諧,因為二者都是“尊重真理、伸張正義的職業”!八年前,當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第一次出現在他視野中時,歷史學家的責任感和記者的敏感都促使他下定決心,要搞清楚西方人刻意迴避的這段歷史世界輿論反應強烈
英國《金融時報》2月24日評論稱,這個判決意味著鼠首、兔首銅像的拍賣將按計劃在巴黎佳士得拍賣行進行,預計拍賣價在800萬—1000萬歐元之間。
德國《時代》週報網路版2月23日認為,拍賣活動被指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這給因薩科齊會見*而受傷的中法關係又增添了迷霧。
《洛杉磯時報》2月24日報道稱,針對佳士得“希望透過拍賣平臺來協助這兩件藝術品回流中國”的表態,中國人並不買賬,報道引用一位參與此次法律行動的中國律師的話說:“這令人感到羞恥。他們就像綁架者要求贖金來換我們自己的孩子。”
德國《明鏡》週刊說,以前很多被西方掠奪走的中國文物被中國商人買下後送回中國。這一次,中國拒絕買回這些文物,而是起訴西方拍賣舉動,是中國要回歷史文物的強硬舉措。
瑞士國家電視臺2月23日報道說,中國要求歸還這些被掠奪的文物,令法國方面尷尬。除中國外,西方國家還掠奪過非洲、南美等很多國家的文物。中國的起訴,將在世界上引起一股要求西方歸還文物的熱潮。
德國《文化》雜誌網路版2月24日說,就在中國用法律手段要求法國歸還圓明園文物之際,埃及也再次提出歸還埃及豔后雕像的要求,而德法英等國一些國立博物館內的藏物90%以上來自第三世界。
知識連結
國際拍賣業務的特點1。拍賣是一種公開競買的現貨交易。
2。拍賣是在一定的機構內有組織的進行。
3。拍賣具有自己獨特的法律和規章。中國人的自尊在提升
草根行動走上了世界舞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所副所長丁一凡對《環球時報》記者解釋說:這個事情是按照法國的法律程式去審理的,而法律是在對他們有利的時代定的,所以我方很難打贏官司。現在用機制化解決問題的時機還不成熟。他說,中國民間組織能去法國的法庭為被掠奪的文物據理力爭,這是中國地位上升的一個反映,但還是有限上升,還沒到完全能實現自己理想的階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所所長丁一凡
不過,有學者對《環球時報》說,中國此次海外追討文物行動聲勢空前,對各國文物收藏者都會有一些觸動,中國應該繼續加大海外輿論攻勢,政府也應想一些辦法。直到有一天,拍賣場上無人敢買中國宣佈應該回收的文物。
中國應該聯合其他被搶奪的國家,一起呼籲國際社會立法,使被搶奪的文物歸還給原有國。
有原則更要有策略
丁一凡表示,我們去法國阻止拍賣,說明中國老百姓不認歷史的賬:“你曾經欺負我,但不能永遠欺負我。”他說,剛剛崛起、正在和平發展的中國對國際關係的處理都是“反應式”的,一般不會主動招惹別人。所以體現在中法關係上,總是法方製造不和諧音符。他認為此次拍賣中國文物的行為雖然不是國家行為,但傷害了中國老百姓的感情就傷害了中國消費者的感情,這不是政府想保持兩國民眾良好關係就能解決的事情。
中國前駐法國大使蔡方柏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些文物是被搶去的,應該歸還給中國,對於法方一再挑起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端,他認為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他說,我們要和平發展,有人卻對我們的主權和安全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