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招商局出資所辦的《航業半月刊》,是由《申報》館代為印刷發行的。《申報》的社長史量才先生,是個很有眼力且愛才如渴的有識之士。他初見陸久之,就覺此人不同尋常,很是另眼相看。史量才一再地相邀陸久之為《申報》寫點稿子。感於史先生的一片好意,陸久之忙裡偷閒,寫了些時事評論之類的文章,常常發表在《申報》“自由談”的欄目上,他當時用的是艾艾的筆名,這個筆名源於他小時候家人對他的愛稱,因為他出生於端午節氣之前幾日,家家戶戶門前都插艾葉避邪,家人順口就喚他作“艾艾”。因為時常寫稿,陸久之由此也結識了當時很有名氣的副刊編輯周瘦鵑先生和黎烈文先生。對他們的才華橫溢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陸久之由衷地佩服。大家有時會聚在一起,談談時事,談談文學,相處十分和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十八:魔高一丈
沒有特務找上門的麻煩,領導又器重自己,工作又順利而合乎心意,結交的新朋友又非等閒之輩,陸久之的日子過得十分充實而有味。但他一直沒有和組織切斷聯絡,他始終把自己看成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適時地把自己的情況向組織彙報,時刻都想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為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為黨組織的指示,陸久之巧妙地利用《航業半月刊》雜誌的名義,用作者、讀者座談會、聯歡會等形式,聯絡其中的積極分子,進行廣泛的革命宣傳。
為了迅速成立輪船招商局海員工會,鼓勵大家組織起來,以保障職工正常的工作待遇,不受虐待,不被無故開除,年輕的陸久之不顧辛勞,懷著極高的革命熱忱,多處奔走,海員工會在他的努力下終於宣告成立。
組織上對他的行動十分滿意,在“左”傾思想路線的指引下,不管主客觀條件的是否成熟,指示陸久之醞釀發動海員*。
受到組織鼓勵的陸久之,革命積極性空前高漲。他馬不停蹄地毫不含糊地執行著組織上的指示。
然而,剛剛成立的海員工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甚至在骨幹中都混入了一些動搖分子,他們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常常為特務、暗探所利用。而欠缺領導經驗的陸久之恰恰沒看出這一點。因此,海員工會的*鬥爭還處在醞釀階段時,就被敵人撲滅了。
還沒來得及總結教訓,常玉清向陸久之張開的網驟然間收緊。這個嗜血成性又狡詐到頭的老狐狸,蒐集了所謂陸久之的種種確鑿證據:藏匿日共總書記佐野學一個月;暗通共產黨,給他們通風報信;勾結社會名流,用心險惡,意欲傾覆國民政府……
條條罪狀,在當時的白色恐怖下,都是要置人於死地的。而常玉清之所以對陸久之露出他本來的猙獰面目,不僅是因為他對陸久之往日的懷恨在心,最重要的是,陸久之聲名顯赫的父親陸翰這時已經去世。常玉清當然就無所顧忌了。他認為收網的時機成熟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玉清萬沒有料到,在他即將動手的前夕,他手下的親信走漏了風聲,使得陸久之從他那張細密的網中安然地滑脫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九:特約記者
得到常玉清將再次下毒手的訊息後,陸久之冷靜地分析了一下自己所處的危險局勢,經過組織的批准,陸久之和陳宗蕙帶著他們剛滿週歲的女兒陸蓓莉,倉促出逃日本。
告別上海前,陸久之特地向史量才先生辭行。
“史先生,近日我將離開上海,去東京留學。特向你道別。”
史量才是個聰明人,在這人心惶惶的*歲月裡,這個青年人定是遇上了什麼麻煩,才會去東京留學。但史量才並沒有詢問陸久之去東京的真正原因,臉上也並沒現出什麼詫異之色。
“趁著年輕,到國外見識見識,才能開闊眼界,這是一樁好事嘛!”他笑容滿面地說,“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國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中國。久之,你到了那兒以後,可以學學他們治國的經驗,他們技術的先進……將來可以更好地報效中華。”
陸久之不住地點頭稱是。
“先生的教誨,在下當始終銘記於心。”
史量才看著面前這位謙虛又聰明的青年人,想起自己近日牽繫於心的一樁事:日本政府目前正加緊軍事戰備,對我國虎視聃聃,隨時都可能發動侵華戰爭。作為社長的他,正準備擬派一名記者,常駐日本,把日本的最新情況發回國內,想了幾個人選,似乎都不是很理想。這會兒,陸久之不是要到日本嗎?他的文筆極佳,思維又敏銳深刻,還是個愛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