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員甚至只能疲於應對發生在本地地病情。
與此同時。在西北儘管實行著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格的“預防隔離制度”。但是病情仍然不斷漫延著,感染的病例越來越多,報紙上的通報數字從最初地三位。上升至五位。甚至死亡病例在短短几天都增加到三百餘人。人們從最初的相信和盼望,到漸漸地失望甚至到了絕望。
人們對伍連德和衛生署疫病防控中心地信任和崇拜也開始動搖了。開始出現風言風雨。稱這種感冒是不治這症。甚至於在內地有些居心叵測之人,開始揣測著司馬是不是為了俄國地風騷娘們而流連忘返。
對此。作為衛生署疫病防控中心主任地伍連德看在眼中,聽到耳中,除了一方面發電報要求司馬返回西北主持大局之外,另一方面他依舊嚴格地按照既定地辦法一絲不芶地督促落實。不容許有任何一點放鬆和疏忽,試著像1910年地東北肺鼠疫防治時那般。用自己的鎮定和信心去感染其他人,就這樣。在西北整個衛生體系在失望中頑強堅持著,而對著每天不斷從各地彙報地感染、死亡數字地增加飽受著失望情緒的煎熬。“決戰時刻,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哪怕是在絕境中。堅持就是勝利。”
這句西北的信條,在這個時候發揮著重要地作用,所有人都在堅持和絕望之間徘徊著,就在人們處絕望時,邊防公署釋出了一則新聞通告,讓在堅持和絕望之間徘徊著的民眾再一次燃起了希望!~!
..
第198章 希望
到今天是小市民的一歲生日,記得去年的9月9日無語7腦上碼字,碼出第一章小市民的奮鬥,並在兩天後上傳於**,沒曾想現在竟然已過去了一年,在過去的一年中,正是各位大大對小市民的支援和厚愛,讓無語和小市民一路堅持了下來!拜謝中!)
張家口至上烏金斯克的鐵路,是西北最重要的一條鐵路幹線,為了滿足戰時需要,這條鐵路實施著最為嚴格的戰時施工制度,一百三十六個的鐵路工兵團在機械的幫助下,分別在一百三十六個經經緯度測定的施工段同時向兩端施工,除了近三十萬鐵路工兵部隊不日晝夜的趕工之外,另外還有超過六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工直接參與了鐵路的建設,得益於良好的的地型與全方位的配合,僅歷時一年零六個月全線通車,投入使用。
(歷史上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困難的生活條件,全長336集二線只用了一年零八個月就全線拉通。)
在共和七年八月十三日,張上線戰時鐵路開通。蒙古高原上響起了火車的第一聲汽笛聲,喚醒了這座酣睡的高原荒漠。看見那一列列滿載貨物和希望的火車在轟隆聲中駛出國門,一種從未有過的民族自豪感讓國人們莊嚴起來,這是世界上施工最快的幹線鐵路,儘管其仍然帶著戰時鐵路的色彩,簡易的施工、儘可能簡化的路線設計等等,但是這條鐵路卻勾通了西北與西伯利亞。
由於中俄兩國鐵軌採用的標準不同,中國採用的是1435米標準軌,而俄羅斯卻使用著俄製1524毫米寬軌,這樣儘管張家口至上烏金斯克的鐵路將中國與西伯利亞鐵路連線在一起,但是鐵路網卻不能通用,鐵路在進入恰克圖至上烏金斯克俄製寬軌線路前,必須進行火車換輪工作。這就有了在恰克圖的這座世界最壯觀的火車換軌車間——恰克圖火車換輪車間,所謂換輪就是更換車輛轉向架。。
遠遠望去,一座“巨無霸”式的藍色建築物,矗立在藍天草原之間。這就是位於恰克圖城南與買賣城之間換輪車間,大庫南北走向,全長85155佔地面積1586438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換裝庫,車間全部採用建築工期知的鋼架結構。庫內設有一條換輪線和一向轉向架存放套線(即寬準軌轉向架均能存放的線路),25噸架車機200臺,10噸天車八臺,大庫東設有可存放約3000個轉向架的存放位,每次可以完成整列最多48輛車的換裝,年設計換裝能力高達160萬噸。
在8多米長,二十幾米寬的場地,車輛轉向架一個挨一個井然有序地靜候在換輪車間外,壯觀至極。需要將鐵路上的兩國不同軌制的車輛轉向架更換為兩國的車輛轉向架後,在不同軌制上奔跑的火車,才可以在不同軌制的鐵路上自由穿梭。
而在鐵路站場,這裡擁有亞洲最大的散堆裝貨場,22臺門式起重機不可一世地橫跨在一道道鐵軌兩側,一臺臺橘紅色的龐然大物使整個機械換裝場充滿了亢奮和氣吞山河的氣勢。現代機械化的大手筆續寫著西北的不同。就是它們承載著這條鐵路設計每年600噸的進出口貨物的吞吐量。而援助俄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