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句“如果說你們列出的清單中,有我沒買到的裝置,你大可把我地辦公室砸了洩憤!只管列出需要的裝置清單,一切裝置,只要是研究所需要地。”
為了防止研究所因為龐大的購置清單而意外夭折,孫穎川特意準備了兩份研究所需要的裝置清單,之所以準備兩份清單,就是怕司馬別到
一份龐大的採購清單給嚇到,然後導致研究所夭折,了一份非常簡化的試驗裝置採購清單。
當拿著兩份試驗裝置採購清單的孫穎川,把第一份厚達數十頁的試驗裝置採購清單放在司馬面前以後,就坐在司馬的面前注意著司馬的表情,讓孫穎川跌破眼鏡的是,司馬只是翻看了幾頁之後,就隨口說到。
“就只需要這些試驗裝置嗎?還有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是否列好備用的採購份數。如果沒列,最好多寫幾份,以防到時這些裝置意外損壞不是。給我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內我儘量會把這些裝置購齊。以後研究所有什麼需要,只管隨時來找我,需要補充什麼裝置儘管提。”
聽到司馬如此慷慨大方的就答應購買這份龐大的試驗裝置清單,孫穎川根本不敢相信這一切,自己沒有說一句話,對方就答應了下來。這一切也太順利了。
孫穎川如果早知道這個司馬這麼看重化工研所地話。估計在一年前這西北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恐怕就會跑過來讓司馬投資成立化工研究所了。
司馬之所以會如此重視研究所,其實目的並不是為了得到什麼技術,如果司馬需要化工技術的話,完全可以直接從後世的直接拿過來。遠比靠研究所研發更快,更便捷。
可是司馬卻沒有選擇這麼做,就是因為一個很簡單地原因,而這個原因在後世,也曾不知道多少次被政府和有識之士大聲的唱響,可是當後世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大程度上已經有些積重難返了。
那就是自主創新,在後世的那幾年不曾一次的被人提起。而自主創新就像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個傷疤一樣,當國人意識到高科技是不可能買來的時候,自身地自主創新能力已經被早期的依靠技術引進實現現代化給衝擊的不成樣子,到後悔的時候,已經晚了。
正是因為有了後世的中國這麼一個“後”車之鑑。才使得司馬在依賴著從後世帶來技術圖紙地同時,仍然不惜工本的去發展自主研發體系。
而建立自主研發體系,首先就需要建研究所,受困於當前的國內的實際情況,建立司馬想像中的系列化的研究所,顯然不甚現實。而當範旭東提出建立研究所地建議之時,司馬就怎麼可能會在這上面猶豫。
“在自主研發上投資一萬元,其得到的回報也遠勝於花一百元引進的技術,引進一個技術只需要幾名技術員,而研發一項技術需可以培養一個技術開發團隊。同樣自主研發能力還決定著技術引進的水平。”
司馬記不清是在什麼地方聽人們說過這句話,但是司馬至少知道這一點,同時也知道要儘可能的避免重蹈覆轍,犯下和蘇聯人一樣的錯誤,核心不能掌握在別人的手裡。
而負責研發技術的研究所正是工業發展的生命線地根基。和生產技術水平的營養液的培養皿,如此重要的機構,司馬當然會盡最大的努力,來保障其所需。
更何況現在整個公司上下僅只有這麼一家技術研發機構,和一個完整的技術研發團體。司馬對其如些看重也就可以理解了。
當然,雖說自主研發無論是於國於企而方都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區分對待,在共和五年的中國,國內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後。再加上又面臨著技術人員匱乏、技術資料不足的局面。
再加上中國此時的技術實際上已經落後於世界數十年,如果再死抱著自主研發地時候。那麼最終吃虧受損的依然是中國自己。
而在這種情況下,適當地大量引進成熟技術,就是成了必須要走的一條捷徑。只有走這條捷徑,才能先從技術水平上奮起直追歐美,最後打下工業的底子之後,才能夠談什麼自主研發,如果連工業基礎都沒有,那麼還空談什麼自主研發?
相比於這個時代的被廣泛受到技術封鎖的國人而方,司馬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在後世得到大批的各類業已成熟的技術專利成果,其所需成本卻非常有限。
後世的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每天都各類工廠開工建設,雖然作為加工廠沒有自己研發的能力,可是相對的各種成熟的專利技術,就成了這些工廠在開工之前必須要購買的,同樣刺激了這麼一個出售生產專利技術的產業,雖然其中大量為老舊專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