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禮之中透過。
每一個哨所都設有軍用行動式磁石電話機,這種配置也許在外人看來甚至可以用奢侈來形容,可是這些在西北卻是再正常不過了,民團早已習慣了自身這種便利的通訊。
也許工業區以及民團的通訊發達,就是工業區技術進步地象徵,恐怕既使是二戰初期的德軍等國在通訊裝置的普及上,也根本無法與現在的民團相比。
電臺到營、電話排。這是司馬規定的民團通訊裝置裝備配置規格,而如果按照司馬個人的想法,那怕就是每個步兵班裝備一部二戰時那種摩托羅拉手持電臺也不為過。
必竟現在民團的班排連在進攻演習時,都是使用訊號彈指示目標,當然一些時候是使用曳光彈,如果能夠普及電臺的話,絕對可以將民團的戰鬥力推高一個新地高度。
不過受限於工業區目前的電子管的生產以及技術水平,能夠生產裝備師團之間的15W短波電臺以及裝備團營的2W短波電臺,對工業區通訊裝置公司而言。都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突破。
必竟公司的電子管、電阻、電源變壓器等等電子元器件的生產,不過僅僅只是剛剛起步罷了,如果不是公司在此之前已經生產差不多一年的電燈,已經培訓了一批熟練的技工,恐怕也不會這麼快就造出第一批用電子管以及其它電子原件。
不過即便如此,公司目前地電子管生產,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生產,雖說公司倉庫裡放著幾條電子管生產線,但是卻受限於技術的原因,在近期根本不可能投入生產。
不達目前受限於民團的規模問題。這種手工作坊的試驗室生產,根本不會影響民團的電臺裝備普及,甚至於是供遠大於需,以至於有一些民團軍官看著倉庫內堆放的電臺,都有把2W電臺裝備到連級部隊的想法,如果不是其過於笨重的話。
既使現在民團所用地電臺,本身就有著種種不足和使用上的不便,可民團仍然是是全世界第一支電臺配到營的部隊。而且野戰電話的普及率同樣非常之高。
在這個時代雖然磁石電話已經發明瞭幾近半個世紀,而且早在日俄戰爭時野戰電話就已經廣泛使用,可是受限於成本與技術,更多的時候各國部隊地基層通訊,仍舊是依靠通訊兵。
而在西北得益於後世那些價格低廉地野戰磁石電話與舊式交換機。在公司成立的初期電話就在公司內部進行了普及。後來自己辦廠生產磁石電話與交換機之後,很快就在公司以及工業區內建立了完整地從辦公到公用的電話網。甚至於就是一些技術人員、高階工都自費安裝了電話,而不是僅僅依賴社群內的公共電話。
正因為在西北已經普及了電話的應用,所以民團才會購建從總團到連排的野戰電話體系,在演習之中,電話普及到一線排級部隊,在西北早已是見怪不怪,正因為如此,在佈設哨所時野戰電話才會被拉到哨卡之內。一排集合!列隊!”
看到濃霧後透過的兩盞汽車的前大燈的燈光,孟祥啟便喊出集合的口令,十多分鐘前接到的電話,孟祥啟知道這輛卡車上搭乘的是安然返回的保安隊官兵,列隊迎接這些戰士自然是義不容辭的義務。
隨著孟祥啟地命令聲,從哨所周圍的簡易工事裡湧出的四十二名民團官兵,便著列站在哨所旁邊。看著漸漸駛進的汽車持槍立正。
“敬禮!”
“咔!”
當汽車駛近的時候,站在隊伍最前方的孟祥啟大聲的啦出口令,同時對著駛近地汽車敬禮,伴隨口令聲響起的是清脆的腳後跟相撞的聲音,一排計程車兵左手於腰間持平,向歸來的保安隊官員行著持槍禮。
“敬禮!”
看到在哨所旁排列整齊的民團官兵行著的持槍禮,李亮知道這是他們歡迎保安隊回家的所給予地最高禮遇。在駕駛室裡的李亮並不方便立正回禮,只是熱淚盈眶的向這些民團官兵行著注目禮。
而卡車後搭乘的幾十名保安隊員,即使受了傷的傷員都都努力站直身體,用標準的軍禮回應著對方,兩支系出源的隊伍此時不需要用言語來表達什麼,僅僅只是這一個軍禮就表達了一切。
“看來真的發生了什麼,要不然他們不會帶上鋼盔。”當汽車駛過進入工業區的最後一個哨卡之後,想到那些頭戴著鋼盔地民團官兵,李亮在心裡意識工業裡發生了大事。要麼是作出重大的決定,否則也不會如此。
在經過第一道哨卡時,那個叫周士林的排長所屬的排並沒有戴鋼盔,可是以接下來的三道,李亮驚奇的發現在每個官兵都按照條令要求戴上了鋼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