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2/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水席也儘夠了。”侍書說道,連嬤嬤對吳怡其實算是客氣的,畢竟她是嫡女,吩咐要做什麼也麻利不打折扣,聽說庶女們就沒這待遇了,給的賞錢要更多,東西還不一定好。
“不要計較這些了,就算是吳六媳婦掌了廚房,日後該給的賞錢還是要給。”多給賞錢她窮不著,廚房的人能發一筆小財,也不是什麼壞事。
連嬤嬤的事只是個開始,劉氏全面掌了家,吳怡的地位是蹭蹭的往上漲,也不是她原來的地位低,只是沒有高到如今的地步,就連她院子裡的灑掃丫頭都有人巴結,吳怡好笑之餘也只得吩咐她們不要四處亂竄惹事,更不要仗勢欺人,若是被她抓著了,誰求情也沒用,通通發配到漿洗房去。
劉氏掌了家事情越來越多,想想吳雅跟吳怡年齡也不小了,開始讓她們跟著看帳了,
吳雅是個文人,腦子雖好用,算帳卻不快,但是出錯率低很精細,吳怡雖然也是文科生,但是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和高考的催殘,上了大學也要學高數啊,數學是不差的,一撿也就撿回來了,算帳不用算盤子也是極快的。
劉氏看見吳怡用炭條記在紙上的字,笑了,“這是洋字碼,你七舅也用這個算帳,只是落在紙上還是用咱們的字。”
“咱們的字不容易改,洋字碼改幾筆就不是原來的了。”吳怡說道。
“可不是。”這個世界西風漸進,吳雅也是認得洋字碼的,隨手塗了一下,5就成了6。
劉氏對家裡的帳並不隱瞞,吳怡翻了幾本帳就發現老太太管家不可說是不嚴,但卻嚴的不得法,又任人唯親,好多地方看起來是省了,細看卻是多花了不少錢,一看經手人都是老太太的人。
老太爺沒了實職,大齊朝的官員奉祿雖然比前明要高得多,但是跟官員們的排場比起來也不算高,吃不飽餓不死罷了,吳憲除了奉祿之外在揚州時每年還往家裡捎紋銀五萬兩,老太太都給收了起來,只從中舀三千兩做家用,可是回了京之後這個就沒有了,只有冰炭兩敬而已,吳鳴連奉祿都是自己領著的,到了任上只在過年時往家捎過兩千兩銀子,可是出了正月又舀走了一千五百兩。
吳怡只粗看了一下帳,就知道吳家現在只是勉強維持收支平衡罷了。
吳怡知道劉氏有小金庫沒有舀出來,吳憲在揚州絕對不止一年五萬兩的收入,揚州自古繁華,很多大商戶都會給地方官乾股,到任時起,離任時止,光是乾股收入一年就得二、三十萬兩,更不用說吳怡懷疑七舅舅的生意劉氏也有份了。
“老太大家是管得很好的,只是年齡大了精力難免不足。”劉氏之前其實也是管家的,可是凡事都要問過老太太,老太太的人更是不能動,連句重話都不能說,這才勉強把家管成了這樣,如今劉氏真正的大權在握,好多事也能放手做了,只是話卻還不能那麼說。
首先劉氏的基調就是老太太管家是精明強幹的,是頗有成效的,只是因為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了而手下人有偷懶耍滑的,老太太心慈又信老人兒因而不知,沒到半個月就革了不少人的差事,連嬤嬤也是其中之一。
廚房、庫房、門房、茶水房、馬房、帳房通通換上了或是吳家的人或是劉氏的人。
革走的人也很快有了處理結果,年齡大的榮養,年輕的調職,原有的各人的書房、院子,是不動的,老太太屋子裡的人都另加一倍的月錢,用劉氏的私房錢補。
被革職的人知道老太太現在被關在院子裡出不來,說的話通通被當成病人的話,也不敢鬧,都悄無聲息的走了,反正劉氏給他們的“遣散費”足夠他們生活一陣子或者做點小生意了,更不用說之前他們貪的那些錢了。
“太太你為什麼不讓那些人把貪的銀子都吐出來?”吳怡看了帳,又查了庫,標出了不少的假帳貪沒,正打算大顯身手呢,卻沒想到劉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這些人都是在吳府為奴多年的,何必為了銀子逼得他們走投無路甚至要狗急跳牆呢?吳家現如今還沒到那一步呢。”劉氏雲淡風清的說道。
吳雅在旁邊靜靜的聽著,到這裡也忍不住說話了,“若是後來人有樣學樣可怎麼辦?”
“這就要看你們的本事了,五丫頭,聽說你院子管的不錯?”劉氏笑問吳怡。
吳怡有些羞澀的笑了,“只不過東西有底帳,出入庫或者使用有往來帳,誰領的東西都要畫手印就是了。”
“嗯,吳家的庫房只是比你的大一些,比照辦理即可,這事就交給你了。”
吳怡趕緊福了一福,“謝謝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