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歲。”
二十歲娶二姐這個十三歲多點的?這不是……可是看吳雅的表情,再聯想起二姐羞紅著臉備嫁的樣子,吳怡也不說話了。
“聽說是父親剛來揚州時認識的,原也訂過親,只是那家鹽船著了火,敗掉了產業,退了親走了,聽說咱們家有未嫁的姑娘就上心了,父親也見過那人,很賞識,就訂給二姐了。”
吳雅她們這些庶女有自己的小圈子,彼此間無話不談,二姑娘吳嬌跟吳雅關係不差,王姨娘也像孫姨娘無數次的炫耀過自己有本事的女婿。
“產業敗了就退親?”吳怡皺了皺眉,這人家人品不好啊。
“退親能得不少銀子呢,靠這銀子那家人沒準能東山再起,總比硬把女兒嫁過去,到婆家不受待見強。”吳雅依舊淡淡的,她似是什麼都能看透,卻不相信人性善的那一面,“這事不是咱們應該操心的,憑著吳家,二姐的好日子在後面呢。”
可是吳家要是不好了呢?吳怡這才深刻的意識到什麼叫家族,家族好了每個人都好,家族不好了,連出嫁的女兒都難以倖免。
“四姐姐,你想過找什麼樣的人嗎?”
“我聽太太的。”吳雅斂眉說道,“太太讓我嫁誰就嫁誰。”她全無少女對感情應有的嚮往,也許她還小,不解情愛或者是古代這些深閨少女,早早的就掐滅了對愛情的嚮往。
吳怡嘆了口氣,繼續練自己的字,現在她的顏體已經練得頗有章法了,遠遠超過了她上一世的三腳貓水平。
二姐吳嬌嫁的很風光,出嫁前一晚照例是裝嫁妝,吳嬌的被是八床,床裡塞的是五十兩一錠的銀元寶,每個被裡四個各壓一角,壓箱銀是兩千兩。
其餘陪嫁比吳鳳也是多有不如,可是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一共三十二臺,滿滿當當的全是好東西,共陪送了水畝四百畝、旱田四百畝、桑園一百畝、用來收租的商鋪兩間。
京裡的添妝禮早兩天就送到了,都是體面的金攢、玉器之類的,沒有吳鳳對比都是好東西。
吳怡照舊送的自己繡的荷包,姐妹們也都是送針線,只有二姑娘同母的六姑娘送了個純金的響鐲,是她自己隨身戴了多年的,送給同母姐姐做紀念。
王姨娘再心疼女兒,也只有在姑娘們添完箱,送完禮之後,才能夠偷偷的溜進二姑娘的屋子裡,送上了自己一匣子自己攢了多年的首飾。
“這些都是好東西,有老太太賞的、有老爺賞的、有太太賞的,我都攢起來給你們……”
“姨娘……”吳嬌哭了,“我走之後,姨娘要好好保重。”
“姑娘莫哭,你們出息了姨娘日後就是被扔進亂葬崗餵狗心裡也是甜的。”王姨娘說著也抹起了眼淚,“這匣子底下有五百兩的銀票,你留著傍身,我給你的雖沒太太給你的多,好歹也是個念想。”
“嗯……”吳嬌抹了抹眼淚,“姨娘你放心,我到了胡家一定會過的好好的給別人看的。”
“你知道爭氣就好。”王姨娘又摟著女兒哭了一會兒,外面有丫環在咳嗽,她看看鐘點確實已經晚了,也只得走了。
到了吳嬌嫁人那天,王姨娘只能站在劉氏身後,看著吳嬌跟新姑爺給吳憲跟劉氏磕頭,看見新姑爺人長的還算周正,身長玉立的,王姨娘也就放心了。
吳嬌三日回門,帶回來的禮物盡是真金白銀,看得出胡家對吳嬌這個新媳婦很滿意,對吳家很恭敬。
吳嬌嫁了,吳府後宅又少了一個人,可這對吳怡沒有什麼影響,她依舊按照自己的規律生活著,順便聽說著一些事,聽說有人送了兩個揚州瘦馬給吳老爺,被吳老爺嚴辭拒絕了,吳憲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只住正院的生活之後,又開始在劉氏的勸說下游走於小妾的院子裡了,但是馮姨娘並未一枝獨秀,兩位有了年紀的老姨娘也沾了不少雨露,吳憲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正院。
最讓吳怡上心的是聽說七舅母上祖譜的事比想像中順利,銀元攻勢再次證明了其無往而不利的能力,再說了劉家老太爺劉老太太,也真怕兒子被外國女人拐到外國去,這是劉氏在信裡再三強調過的,讓他們不要過份,一切以把人留在國內為目標。
瑪麗亞到京城還掀起了京城貴婦看洋美人的熱潮,在社交圈子裡很是火了一陣,在這股火還沒有散去時,劉鳳歧已經帶著瑪麗亞在天津上船,去了廣東了,這些事都是他從廣東捎過來的信裡說的。
“你七舅說在廣東買了個莊子,蓋了座莊園,說是中西合璧式的,瑪麗亞還懷上了,看來他真的是要好好過日子了,只是不知道你七舅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