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成效非常明顯;兩個人,自己成了皇帝,另一個,會是未來的什麼呢?
李二陛下更為在意的是那句話,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時代在變化,問題也在變化,套用古人的說法,來解釋今天的事情,豈不是謬誤?之前的種種作為,豈不都是謬誤?而這個道理,竟然被孔門嫡傳孔穎達接受了,孔穎達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地位,李二陛下可是知道的,於是,李二陛下心中有了一絲動靜,開始不安分了,一個很早以前就萌發的想法破開了心靈的土壤,散發出奇異的光彩……
“愛卿所言,我也深為贊同,蘇寧的確是師從高人無疑,這樣的大道理,一個小孩子就算再怎樣天資卓越也不可能悟出來,必然是數代人之功,雖然我無法面見那位高人,但是蘇寧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並且將會為我大唐所用,這就夠了;那麼對於蘇寧,愛卿有何教導之想法呢?”李二陛下整理了心思,開始關注蘇寧,這才是最重要的。
孔穎達說道:“這也和第二課有關,陛下,蘇寧之所學,與我大唐之所授相比,高下立判,我等所授乃是先人遺物,是千年前先賢所思所想之所得,放於今日,或與仍然有大用,但是一味的套用,卻是不好的,蘇寧已經跳出了這種套用,老臣沒有必要再把他拉回來,那是害了他,害了大唐。
老臣以為,他所需要的,僅僅只是為人處事方面的一些指導,畢竟他還年輕,心性雖然較同齡人成熟些,卻終究還有少年本性,這也是老臣唯一可以指導他的地方,除此之外,陛下,老臣無能為力,或者陛下和皇后還有些東西可以教給三明,但是老臣是沒有東西可以教了,老臣卻也想著能否試試,對其他學子也用這種方法,為天下之表率,先祖為萬世師表,老臣自然遠不及之,但,老臣卻也想著能夠重現先祖之輝煌。”
李二陛下點點頭:“愛卿乃博學鴻儒,愛卿之所言,我當然相信,若是大唐之學子都可跳出套用,呵呵,愛卿,何止萬世師表之功勞?愛卿,這卻要拜託你了。”
孔穎達再拜:“臣必不負陛下之重望!”
李二陛下笑著虛扶一下:“愛卿不必多禮,那麼愛卿,這第二課是什麼?”
孔穎達說道:“還請陛下仔細閱覽三明所寫內容,方才陛下與老臣都被此子之書法吸引了,老臣也忘了老臣此來是為了做什麼,三明將他師尊窮數十年之力創造的拼音讀字法獻了出來,這就是具體的內容。”
“拼音讀字法?”李二陛下還真的沒有注意這洋洋灑灑十張宣紙寫了些什麼,於是拿起紙張就開始閱覽。
隋唐時代之漢語脫胎於上古漢語,稱之為中古漢語,其讀音與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有較大之差別,由於古代未曾有拼音這樣的輔助音標,而識字的前提就是識字,兩字相切讀音法也就是如此,研究中古漢語最重要的依據就是陸法言編著的《切韻》,之後是宋代的《廣韻》。
中古漢語較之於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差別很大,而且由於中古沒有錄音裝置,而且漢字不是字母文字,不能嚴格記錄語音,所以說起來就是差別了很多,很多現代漢語的特點,在中古漢語就已經奠定了,例如一字一音,沒有上古漢語中可能存在的子音叢,有辨義作用的聲調,等等。
蘇寧自然也是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所以如此謹慎,在百度上百度了很久才百度出了這些問題,為此他還發現了中古漢語最重要的韻,比如牙音、舌音、唇音、齒音、喉音、半舌、半齒等,這些就是後來唐詩宋詞產生的基礎,蘇寧不知道自己若是真的把現代漢語的拼音推廣到古代,是否會對唐詩宋詞的產生造成影響,尤其是詩仙詩聖們還沒有誕生的時候,漢語拼音是否會衝擊中古漢語韻?從而使得唐詩宋詞這樣的國之瑰寶就此消失?
這也是蘇寧寫在最後兩張紙上的擔憂之所在,當然蘇寧不會說以後的事情,不會這個時候就說起李白杜甫,而是把目前已經有的詩作拿出來做比較,向李二陛下說明了自己的擔憂,失去了古漢語三十六韻,還會有唐詩宋詞嗎?正如同當代,還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出格式上完美之詩詞?
良久,李二陛下抬起頭,揉了揉痠痛的眼睛,笑著對一旁仍然不斷臨摹的孔穎達說道:“且不說這拼音讀字法於國於民有大利,就是這一筆書法,也讓我捨不得移開視線,若是每個大臣都能有這樣的筆法,那麼我處理奏摺,也就不會感到疲累了,每一次批閱奏摺都將是一次書法鑑賞,何其快哉!
愛卿,這拼音讀字法我算是初步瞭解了,比起我們過往所用的兩字相切法,好像還真的是準確許多,只要學會了這拼音,三歲小兒也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