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師父可不是老古董,他說過,一門技藝要想一直保全下去,最好的方法就傳出去,一個人不保險,一百個人不安全,一萬人總該行了吧?
這四則運算又不是什麼黃金白銀之類的,就是一些知識,我要是不傳出去憋在肚子裡算什麼?我是那樣的人嗎?我一向正直善良純潔偉岸!從來不藏私,尤其是面對自家兄弟!二貨,小震,伯瑤,你們想不想學?想學就跟我說!都是自家兄弟!我還想著以後要是有了名聲就廣收天下弟子傳授學識,現在正好拿你們練練手!”
李承乾一臉驚喜的說道:“三明,你,你,你還想開宗立派?”自從上午聽到了蘇寧所說的一切之後,李承乾對於蘇寧所學的知識非常的嚮往,非常的渴望,已經決定哪怕是以師事之也定要學到這些學識,而如今蘇寧竟然毫不在乎師門絕技外傳,並且還準備開宗立派?廣收天下弟子?
長孫衝也是一臉的不可置信:“尊師竟然如此開明?這,這不太好吧?”
李震和李伯瑤兩個小李睜著一雙星星眼,瘋狂的求知慾讓蘇寧根本說不出別的話……
“我都說了,沒那麼多規矩,你們想學我就教給你們唄!很簡單的!這些東西以後我們大唐的每個人都要會,包括識字,包括寫字,包括讀書,這些東西以後大唐每一個人都要會!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大唐沒有不識字的人!每個人都識字!”蘇寧說出了自己偉大的目標,掃除文盲的偉大目標!
“每個人都識字?”四個小土豪異口同聲大聲喊道……
蘇寧看了看他們四個:“怎麼了?”雖說這個事情做起來非常難,但是也不是沒有國家做到過,普及教育很難,也不是做不到,五十年,一百年,只要自己有時間,有權力,哪怕只是弄一個雛形,只要找到合適的繼承人,這個事業也一定可以做下去!
四人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震驚和不敢相信,但是他們很整齊劃一的搖搖頭,保留了自己的意見,因為在他們看來,在這個一書難求的時代,要是想做成全民識字這樣的事情,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成不成神的問題,人們對於文化的頂禮膜拜,註定了這樣的人會成為神……
蘇寧不在乎這個,拿出紙筆開始講解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順便把阿拉伯數字也給說了一下,和漢字的轉換也就那麼簡單,一到零而已,漢字早就有了,一個轉換,並不難,接著就是簡單地四則運算,這個不是一時半會兒講得清的,小學時候怎麼學的蘇寧也差不多忘了,所以僅僅只是說了個大概,然後就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了……
把四個小土豪餵飽,一人打了一個大包趕走之後,蘇寧開始著手計劃未來的事情,對了,李二陛下封給的兩千畝封地還沒去打理呢,這些封地是需要打理,然後尋找幾塊比較好的田地,找幾個可靠的老實人,趁著春耕季節的來到,把雜交水稻、土豆、玉米一系列高產量的農作物開始試種,看看穿越時空是否給這些農作物帶來影響。
這一包雜交水稻種子對於大唐是多麼的重要,蘇寧是明白的,這個時候大唐種的糧食基本上都是麥子,還有產量很低的一些其他雜七雜八的作物,至於水稻這種植物因為品種的原始性還僅僅只能在江南水鄉和靠近熱帶的那一片現在還被視為蠻荒之地的地方種植,雙季稻早在漢代就有記載種植了,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引進和大規模種植,差不多是因為水稻種子還比較原始,不能適應北方較為寒冷和缺水的環境。
後來一千多年的種植歷程也都證明了水稻是較為脆弱的糧食種類,生產環境限制比較大,這才促使袁隆平先生主持的雜交水稻計劃,經過很長時間的辛苦工作,雜交水稻這門超級糧食才得以產生,不僅比現在的常規水稻要強悍,畝產也會高很多。
根據蘇寧查閱的資料,由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先後在一九九九年、二零零五年,成功攻克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七百公斤、八百公斤兩大世界難關,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而這袋種子是蘇寧老爹老孃三個月前購買的,那都是二零一三年了!
算上唐代畝的面積和肥料以及種植手法的差距還有溫度的問題,五六百公斤也該有,那就是畝產千斤多,唐代的一石摺合成現在的度量衡差不多是五十九公斤,而唐代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麥子畝產不過一石,最好的京畿良田也不過一石半左右,要是種植了雜交水稻,差不多能把唐代的糧食平均產量往上翻個五六翻左右。
長安地處北方,雖然有著天府之國千里沃土的稱呼,但是氣候的問題還是實在在存在的,這個雜交水稻到底能不能種植成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