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可以上,同時逐步開始在每個道州縣開辦小學初中和高中的事情,按照蘇寧對大唐的初步瞭解。預定的計劃原本是一百年之內普及教育。可是也不知道是腦子發熱了還是腦子發熱了,李二陛下居然想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一幕。
尼瑪有書還要有老師啊!
書可以用造紙術和印刷術弄出來,人家都可以看,都願意看。這個不難。一旦推行開來必將整個天下歡呼雀躍。除了少部分人愁眉苦臉,但是他們也不會擔心,因為光有書。沒有老師,誰去教他們識字?誰去教給他們知識?誰去給他們啟蒙教育再教育再到最後的高等教育?
書是有了,但是沒有老師啊!
現今的教學模式也非常成問題,亟待改善,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識字,只有識字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的深化教育,而識字問題是整個中華五千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識字的人還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都不識字,原因就在於教育人們識字的方法太過晦澀,不便於推廣,兩字相切讀字法的前提就是要識字,識字的前提就是識字,而這卻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如何改善之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這不是把線狀紙質書本發行天下就可以解決的。
有書看不懂,有毛用?
之前蘇寧想得簡單了,就把漢語拼音給貢獻了出來,但是,漢語拼音使用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這還關係到韻腳的問題,一個不好瑰麗的唐詩宋詞可就萬劫不復了,到時候自己可就是民族罪人了,這個是蘇寧不能接受的。
雖然很久以前李二陛下就把這個事情交給孔穎達和弘文館去處理,但是一直到如今,弘文館的老師們倒是掌握了漢語拼音,也沒有其他的不好,但是那是他們已經掌握了韻腳的問題,他們已經接受了基礎教育,在這之上自然掌握的相當方便,這不是用拼音識字就可以做到的。
弘文館研究到現在也沒有研究出什麼東西來,這讓蘇寧非常鬱悶,弘文館作為最高學府,集中了一批除了世家大族之外掌握了最高文化水準的文化精英,他們明白識字的過程,他們的任務就是如何將拼音識字法和兩字相切讀字法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讀字法,既不會影響到唐詩宋詞的瑰麗,也不會為此付出識字率極低的代價。
兩全其美的事情很少,乃至於基本不存在,但是文化教育事關千年文化傳承,由不得蘇寧不慎重對待,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激進,但是看著李二陛下如今的樣子,大有制定一個五年十年計劃趕超英美的氣勢,蘇寧只好苦心勸誡,在綜合分析了一下關於目前大唐的處境和推廣文化教育改革之後會遇到的巨大問題和阻力,李二陛下的一腔熱血總算有了降溫的趨勢。
有書,沒有老師,讀書人如今讀書都是問了做官,學而優則仕,幾乎是每一個讀書人的理念,百分之九十五的讀書人都不願意專職做老師,而更願意從政做官,這就是目前的實際狀況,找不到足夠的老師,有學校有書本有學生,那又算什麼?
也許有不少的讀書人還是不願意做官的,但是他們寧肯歸隱也不願意出世,這就是隱士精神,一眾高貴的文人風骨,蘇寧沒打算摧毀這個,文人風骨形成起來不容易,在皇權的威壓之下保證內心的高潔更是不容易,那麼如何請出他們?如何說服他們?如何在世家大族被摧毀之後平衡一下天下大勢,那才是最重要的。
蘇寧覺得,在勸誡李二陛下暫緩行動的同時,自己也要加速行動了,否則到時候會來不及佈局,以至於文化被皇族所掌握,文化不能屈從與政治,這是蘇寧堅持的理念,這一點絕對不能讓李二得逞,所以,估計自己也要開始和那些人接觸接觸了,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一條和平演變的道路,解決這個問題。
看穿了李二陛下平靜的眼神之下那躁動的內心,蘇寧越來越覺得自己必須要加快步伐,哪怕是做一個和事老,也要加快步伐,皇帝不會等待蘇寧把事情做好了才出手,皇帝不會被任何人掌控,尤其是李二陛下……
但願,你們不要讓我失望……(未完待續。。)
三百四十四 家臣
夜深了,長安城沉沉的入眠了,大唐入睡了,但是蘇寧的臥房裡面卻還閃著點點燭光,作為蘇家的家主,以及蘇家防衛勢力的組建者,蘇寧要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往往都會在夜裡面找人商量,暗地裡佈局,不讓其他人知道,他們只要沐浴在陽光下,汲取營養就可以,而黑暗中的事情,還是交給黑暗中的人比較好。
“二郎,您確定要這樣做?某自當遵命,但是,某認為,此事不易做成,乃至於,根本無法做成,某自幼隨家父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