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個月的實踐結束了,六藝學堂的小子們要重新上課了。
回望著茫茫的建築群,粗糙雜亂,連個城牆和護城河都沒有,但在他們的眼中,卻遠勝過東京汴京。
“真捨不得回學堂啊!”蘇軾感嘆道。
曾布也說道:“是啊,這些日子我們學到的東西,遠勝數載苦讀。對了,先生,以後還有沒有實踐了?”
他問到了關鍵,大傢伙屏息凝神,盯著王寧安。
那股熱情,都能把人融化了。
要是敢說沒有,這幫小子都能反天!
“建城是第一步,下面有收稅,還有刑名、教化、倉儲、商貿……不一而足,實踐的機會絕對有……不過,你們必須下功夫,把經學念好了,只有考核透過,才有資格參加實踐。”
“啊!還要學那些玩意啊!”
蘇軾先哀嚎起來,“先生,你不是說聖人微言大義是正人心用的,你看看,我的心很正了,還是讓我多做點有趣——不,是有意義的事情!”蘇軾討好道。
王寧安不為所動,“你要是能讓朝廷改變科舉的考試內容,或者讓令尊放棄望子成龍的念頭,只管留在新城,我是無所謂。”
兩個條件,縱使蘇軾有驚天才華也沒有半毛錢用處。
朝廷那邊不說了,光是蘇老泉那一關就過不去。
大蘇灰溜溜低下了頭,“就當我沒說。”
韓宗武倒是欣然接受,“從經從權,朝廷規矩如此,我們無力改變,就只有適應,先生,我說的對吧?”
王寧安比了一個大拇指,韓宗武得意洋洋。
……
對蘇軾、韓宗武他們來說,不過是參加一場特別的實踐,很有趣,很值得回味,僅此而已,但是對於河北的災民來說,卻是一枚重磅炸彈!
第一批三萬人入駐,陸續十幾萬人進入,僅僅是滄州一地而已。
包拯也是人所共知的幹吏,他負責瀛洲府,治下出了滄州之外,還有十個縣一個州,包黑子玩不出王寧安這麼多花樣,但是他比王寧安更肯幹。
親自率領百姓開墾荒地,又和王家協商,由王家提供甜高粱的種子,到了秋天之後,所有高粱杆只能賣給王家,而且還要拿出兩成收入,作為借種子的費用……面對不平等條約,包拯沒有再什麼,實際上能種上一茬莊稼,還能有收穫,不管是什麼,都要偷著樂了。
在包拯的努力之下,瀛洲各縣一共安置了十五萬災民,加上滄州,總數突破三十萬,佔了河北所有災民的一半。
七月末的時候,包拯將救災情況上報朝廷,頓時激起千層浪。
不說別人,趙禎喜悅不已,下旨褒獎包拯。
而且皇帝陛下也心知肚明,真正的功臣是王家,他決定送給王家一份厚禮,這份禮物果然非比尋常,當送到滄州的時候,所有人都跑到了碼頭上,翹首以盼,當看到點點白帆,居然有人哭泣了。
沒錯,趙禎送給王家的就是船隻!
一共十艘海船,最小的約合後世300噸左右,最大的一艘有800噸。
這十艘船隻都來自密州,也就是三伯王良瑾昔日經商的地方。
密州的位置大約在青島附近,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商貿繁榮,各地商人不計其數。只是由於走私猖獗,加上遼國的原因,密州市舶司時而鬆懈,時而嚴格,起起落落,波動非常大。
近幾年因為西夏崛起,西北壓力巨大,物資緊缺,價格飛漲,為了防止物資外流,密州的管理空前嚴格,弄得好些海船都沒了用武之地,只能停靠在碼頭,忍受風吹日曬。
王寧安利用兩個月一次向趙禎彙報的機會,仔細介紹了對新城的構想,他只想得到許可就行。
哪知道趙禎一連看了三遍,把關鍵的東西都刻在了腦子裡。
“災民的希望在新城,新城的希望在捕鯨!”趙禎睿智地洞察了要害,他感嘆道:“朕躬德薄,無力救濟子民,可是朕也不能袖手旁觀,捕鯨需要船隻,需要床子弩,陳伴伴,你去想辦法,把宮中名下的船隻撥給王家,再給賈昌朝一道命令,讓他拿出二十架床子弩給王家……還有,王家不是希望有一座弓弩作坊嗎?朕答應他們,朕還答應他們增加一座軍械作坊。告訴王良璟,替朕好好保護災民,不許有閃失。”
船隻到了,王良瑾跑到船上,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樂得巴掌拍不到一起。
“寧安,至少八成新,這船可真結實,也夠大。”王良瑾拉著王寧安到了甲板上面,躊躇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