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凌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賀琅趁此良機,向父皇嘉和帝舉薦了一人,此人乃是劍北道的巡撫丁春海,劍北道正是與成賊對戰的前線,巡撫是一省主官,丁春海不僅要為作戰大軍提供糧餉,也有權提督軍務。
丁春海是個猛人,他不僅文章好,治理地方的手段也不錯,而且他還懂得領兵打仗,賀琅前世為太子時,因為打了太久的仗,死了太多的武將,到了嘉和帝后期時實在無將可用,嘉和帝不得已啟用了一些文臣來領兵,有一些實在不行,瞎指揮,但也有幾個有意外之喜,丁春海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
“丁春海?”嘉和帝不認同,“他乃是一介文人,如何能鎮得住那些武將?”
賀琅卻覺得完全可以了,因為他比他父皇更加了解文臣對武將的壓制,其實大燕的文武勢力早已失衡,在他皇伯父慶平帝在位時,朝中就已呈現文強武弱之勢了,待他父皇登基,因為他父皇仁弱,太過聽從文臣的意見,武將的地位就被壓的更低了。
看兵部的官員構成就知道了,開國前兩代的兵部官員,幾乎全由武將構成,從第三代承元帝起,文臣進入兵部,到了第四代慶平帝,文臣多過武將,且多居於要位,到了第五代嘉和帝,幾乎上下全是文臣了。
所以葉奉超這樣的草包廢物,以金錢說動關侯爺,關侯爺就能助他奪下劍北道數萬大軍的主帥之位,若是以葉奉超的出身、資歷和能力來論英雄,根本輪不到他來坐這個位置。
知道朝中文強武弱現狀的賀琅,並不一味說服嘉和帝,他只是把他舉薦的人選透露出去,朝中的文臣立刻就附和而上,贊同由丁春海來接掌大軍,說動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丁春海是文臣,是他們的自己人,不推自己人,難道還去要推武莽子嗎?這是立場問題。
在文臣們的鼓動下,很快,嘉和帝發出了令旨,削去葉奉超的一應職權,立即押解入京,劍北道巡撫丁春海加封總督之職,擔任大軍元帥,執掌軍權。
令旨下達,下朝之後,賀琅又去向嘉和帝求旨意。
“父皇,兒臣擔心丁大人壓不住那些武將,畢竟他是文人出身,從未學過兵書,也從未領過兵,故而兒臣想派些人馬前去為他壓壓陣腳。”
嘉和帝皺眉,剛想說兵力緊張,賀琅繼續往下說。
“兒臣有五千輔兵,雖然只是輔兵,但好歹操練過,也能勉強用用,兒臣想派出兩千輔兵,讓他們聽命於丁大人,有兵馬在手,丁大人也能輕鬆一些。”
嘉和帝眉頭一舒,果然是他的好兒子,願意拿出自己的兵來幫他。
“好,好,你想的如此周全,朕很心慰啊。”嘉和帝一臉慈和的看著他的兒子,“朕這就給你一道令旨,許你派出兩千輔兵前去劍北道。”
朝廷對於兵馬調動是十分謹慎的,兩千兵馬,數量實在太多,若是沒有合法的公文手續,是不可能在明面上行走的,一旦發現,立刻會被各地衙門和駐軍當成匪徒進行追擊。
“謝父皇。”賀琅拜謝。
“不必謝朕,是朕該謝你,你替朕想的周到啊。”嘉和帝親手扶起兒子,“今日你就留下用膳吧。”
“是。”
賀琅回了私邸,召來了單壯。
“單壯,孤如今有一要事要交託於你。”賀琅拿出一管漆筒,“此乃孤的親筆手書,加蓋太子印,你拿著這份手書,領兩千輔兵,前往劍北道,保護劍北道巡撫丁春海。”
單壯驚住了,領兩千輔兵,保護劍北道巡撫丁春海?
這真的是保護,而不是監視?
賀琅盯著單壯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你一定要保護好丁大人。今日父皇下旨,削去葉奉超的元帥之職,丁大人加封總督之職,接替葉奉超執掌軍權。孤擔心丁大人文人出身,壓不住那些武人,所以派你前去為丁大人站陣,雖然你無朝廷官職,但卻是孤的人馬,你去就是代替孤,你護著丁大人,就是孤護著丁大人,懂了嗎?”
單壯聽懂了,抱拳大聲應是:“卑下領命。”
(原創需要愛護,請支援正版,本文連載於晉、江、文、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