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終因病重不治逝於徵戰的軍旅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壯志。
馬援性格,勇猛異常,但過於剛硬,常欲做人所不能及之事,又容易得罪人,六十二歲染病依然抱著“老當益壯”的口號上陣,終於病死軍中。
參考:《後漢書·馬援傳》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張巡
(709—757)孤守睢陽城
唐朝著名愛國將領,鄧州南陽人。安史之亂時,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縣),抵抗安祿山軍。至德二載(757年),移守睢陽,與太守許遠共同作戰,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以其愛國的赤誠、英雄的膽略與閃耀著光輝的智謀,堅守孤城近一年,大小戰鬥四百餘次,殺敵十二萬人,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驚人奇蹟。最後,城破被俘,英勇就義。文天祥在其大氣磅礴的《正氣歌》中,熱情地謳歌了十二位古代英雄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張巡便是這十二位英雄之一。
那年,濃重淒冷的秋色,吞噬了睢陽。睢陽久被圍困,既無外援,儲糧又盡,能吃的東西幾乎全部吃光。將士們只剩下四百餘人。
遠方依稀地傳來悽切的笛音,張巡緩緩地吟道:“豈蟯試一臨,虜騎附城陰。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營開邊月近,戰苦陣雲深。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突然,猛聽得敵寨中號炮聲響,張巡凝目細看,只見敵營中湧出大隊人馬,狂喊亂叫著從四面攻城。張巡見賊兵湧入,知大勢已去,乃面西而拜道:“臣智勇俱竭,再不能遏制強寇,保守孤城了。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報皇恩。”說罷,乃欲自刎,不料賊兵從背後上來,將他牢牢捆住。許遠、南霽雲、李翰等人,與入城敵兵相拼,但終因多日不食,手足無力,全部被縛。
尹子奇、令狐潮入城,盡屠城中人口。又使人押張巡等來到面前,恨恨地問道:“聽說你每戰眥裂齒碎,這是為何·”張巡怒目相向,凜然答道:“我志吞遂賊,唯恨力不從心!”尹子奇大怒,以尖刀撬開張巡口,怒視其齒,僅剩三四顆了!尹子奇不由得打了個冷戰。他無力地揮揮手,將張巡等人殘酷地殺害了。
張巡不愧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智勇雙全的愛國英雄。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常遇春
(1330—1369)常十萬
明代開國第二武將,對朱元璋極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現後,本欲革職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忠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並存於世。朱元璋聽了之後“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
常遇春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每稱他為“天下奇男子”。可惜,他只活到四十歲,就病死於柳河川。臨死前留下遺言:“恨不能再報效太祖。”
朱元璋聞訃大慟,立即震悼罷朝,親往祭奠,扶靈大哭,並泣詠輓詩一首:“朕有千行鐵液汁,平生不為兒女泣。昨日忽聞常君薨,一灑乾坤草木溼。”詠罷,又開棺睹容;遂脫下龍袍,蓋其遺體之上。後又親為選擇葬地———南京鐘山北麓,至10月9日始葬,舉行了隆重葬禮。復又追封其上三代皆為開平王,並命禮部監修王陵,賜立碑碣和王爵應有的石器二十餘具。巍峨嚴整,雄偉壯觀。從此古老的賈村便改名為常家墳了。
參考:《明史·常遇春傳》
黎元洪
(1864—1928)革命為迫不得已之事
黎元洪的一生,彷彿身不由己。
他的臨終遺言尤有意味:
……革命為迫不得已之事,但願一勞永逸,俾國民得以早休養生息,恢復元氣;……毋率爾破壞社會組織及家庭制度,倖免各趨極端;……以法律保障人民權利,以法治範圍全國……
當他接任袁世凱的大總統職位時,他在北洋水師學堂讀書時的老校長嚴復就曾對他有過一句考評:“黎黃陂是德有餘而才不足。”真是知人之言!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張作霖
(1875—1928)一世梟雄
日本人聞張作霖大帥毛筆書法頗佳,由是索取一幅,張作霖手寫一“虎”字,落款寫“張作霖手黑”,日本人頗為不解,以為應該是“張作霖手墨”才對,張作霖道:“我是寸土不讓。”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