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轆地堅持上班。不少人因營養不良患上維生素缺乏症,牙齒鬆動,牙床出血,身體浮腫……
經歷蘇聯衛國戰爭的考驗(2)
多虧冬去春來,冰雪融化,青草冒芽。法國同事們帶頭摘蒲公英,教大家吃,這是法國人最愛吃的涼拌菜。接著,大家動手開荒,種上自己的菜園子。在種菜方面,還是中國人最能幹、最勤勞。就連書香門第出身的李立三也是這樣喜愛土地,細心做農活兒,把硬邦邦的土坷垃耐心地用手揉開,種上菜籽兒,又不辭辛苦地一桶一桶地提水澆灌。1942年回到莫斯科後,李立三和李莎一家人仍堅持在業餘時間到郊外開荒種地。到了秋收季節,中文部菜園的土豆、蔬菜長得最大、最好,大家高高興興地慶賀豐收。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程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1943年夏庫爾斯克大捷,11月7日十月革命節,莫斯科的上空升起紅紅綠綠的節日禮花,李立三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英男到視窗觀看,心裡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女兒英男出世
李莎與立三同在外文出版社上班,兩人都在勤奮地工作。早晨,兩人手挽著手走出家門;晚上,又肩並著肩走回家來,過著溫馨的幸福生活。這是對前一段流離失所生活的補償。
1943年8月10日,李莎生下一個女孩。孩子很健康,哭聲很響,她的誕生給這個飽經磨難的家庭增加了生氣和樂趣。第一次做母親的李莎儘管身體很虛弱,還是把女兒捧在懷裡親了又親。李立三查遍字典,最後給女兒取名李英男,大概是希望女兒英勇如男或英雄勝男之意吧。
李立三平冤出獄了,李莎的團籍恢復了,他們的愛情結晶:女兒英男又出生了。在中國這叫做“三喜臨門”。
有了孩子之後,家務事增多了,李立三儘量幫李莎做些家務事。除了做飯炒菜之外,餵奶洗尿布他也搶著幹。開始時,蘇聯衛國戰爭尚未結束,經濟還十分困難,生活依然艱苦,牛奶或者奶粉很難買到。英男沒有奶吃,經常餓得哇哇哭。後來,買到了從美國進口的雞蛋粉,用開水衝成漿糊狀喂孩子,雖不如牛奶,但是可以充飢,也就解了燃眉之急。李立三常常撫摸著女兒的臉蛋,類似於自言自語:“孩子,你生活在困難的時期,但願這困難的時期磨鍊你的意志,多難興邦啊!”
李莎休完產假後,便上班了。為了便於工作,他們僱了一個保姆,早晨上班時把英男送到保姆家,晚上下班時再把英男接回來,生活雖然辛苦一些,但卻格外甜蜜。
救助患難中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1)
1905年,冼星海出生於廣東省番禺縣,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40年,正當中國的抗日戰爭比較艱苦的時期,八路軍電影團團長、著名攝影家吳印鹹拍攝了一部《共產黨與八路軍》的紀實影片。導演袁牧之特別點名要冼星海為該片配製音樂。鑑於當時蘇聯的裝置先進,冼星海與袁牧之等人於1940年5月被秘密派到蘇聯。在蘇聯期間,他除了為電影配樂外,還完成了早在國內已開始創作的《民族解放交響樂》(“第一交響樂”)等。
不幸的是,冼星海到蘇聯不久,蘇德戰爭爆發,不懂俄文的冼星海沒有辦法為戰爭效力,便想回國。但由於新疆軍閥盛世才已露出了###反人民的真面目,冼星海一行無法透過新疆返回延安。當時,林彪正在蘇聯治病。迫於嚴峻的戰爭形勢,林彪中斷養病回國。由於林彪當時是抗日名將,他不僅有專機,還持有國民黨政府發給他的邊境通行證。為了順利透過國民黨軍隊的嚴密封鎖,冼星海一行原準備扮作林彪的隨從、翻譯,搭乘林彪的專機回國。林彪原來也同意了,但在臨登飛機之前,他卻突然變卦,拒絕了冼星海一行的請求。就這樣他們一行回國的最後希望被無情地打碎了。
1941年9月,冼星海一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準備取道蒙古人民共和國回國。但在國境線上受到阻礙,只得流落在烏蘭巴托。1942年12月9日,他輾轉到阿拉木圖,化名“黃訓”取得“政治居留權”。在阿拉木圖,冼星海結識了作曲家拜卡達莫夫和薩科里斯基等哈薩克音樂界的朋友,他以自己敏捷的樂思,將許多哈薩克民歌改編成一首首小提琴曲和鋼琴曲。他還創作了表現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神聖之戰》(“第二交響樂”)和歌頌蘇聯民族英雄的交響詩《阿曼該爾達》、管絃樂組曲《滿江紅》等作品。在延安還陸續撰寫了《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民歌與中國新興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