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質上也是一本糊塗賬。一些護法神祇因說法紛紜,所以也有很大差異。例如孔雀大明王,一種說法其就是一護法神將;而另一種說法則稱其為孔雀大明王菩薩。而菩薩和護法神將在佛教中職司則是有區別的。在明清小說中,孔雀大明王的這種差異更是形象化。
在《西遊記》中,作者就借如來佛祖之口指出這孔雀大明王就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不光不屬“護法神將”的範疇,而且還是個輩份很高的女菩薩。而在《封神演義》中,這個孔雀大明王則是紂王帳下一員道術高強,驃悍驍勇的猛將,一隻公孔雀“孔宣”,後被準提道人降服,被迫成就了“婆羅樹下號明王”的功果。
提到孔雀大明王,還得說一下中土佛教中另一個猛禽類的護法神將:大鵬金翅雕。這個神明實際上是從道家(教)經典著作《莊子》中拉來後,揉合了古天竺國神話,經過一番粉飾後成就的神明。在《西遊記》一書中被稱為和孔雀大明王菩薩一母所生的妖怪。而在《封神演義》中,則是截教門下在蓬萊修道的“羽翼仙”,後被燃燈道人降服,成了燃燈的門人“寶寶”(屬護法神將),還和孔雀大明王孔宣大戰了兩個時辰,打得空中有“天崩地裂之聲”,最後敗下塵埃。以大鵬雕在空中和孔宣大戰了兩個時辰後,僅知其“也像有兩翅之形,但不知其是何鳥”來看,《西遊記》書中孔雀大明王的女性身份和這兩隻大鳥為“一母同胞”之說,都是不被《封神演義》的作者認可的。而在《說岳全傳》裡出現在佛頂上的又只是一隻大鳥,作者錢彩則稱之為大鵬金翅明王,大鵬金翅雕和孔雀大明王似乎又成了一隻鳥,但仍屬護法神祇的範疇。
從一些傳世的佛像圖形來看,這兩隻鳥或單、或雙,一般都出現在佛像(佛祖如來像)頂部的背光裡,可謂是佛祖如來的貼身護衛。而孔雀大明王做為菩薩的身份出現時,則是菩薩裝束的人面像(或男或女因教派而異)騎一隻孔雀。
諸天神將以外的護法神祇,身份繁雜、眾多,其神明來源多出於古天竺國宗教和傳說故事、傳說中奇禽靈獸、中土神明等等。除了上面所說的兩隻大鳥,還有十八伽藍(指護法神將,後增加為十九伽藍,加進了關羽)、金剛(著漢代武將裝束,手中持有金剛杵的神將、武士等。另:佛陀、菩薩、羅漢和二十四諸天神將等諸多品階的神明裡也有許多被稱為“金剛”的神明,寓意為“萬劫不壞之身”。有些則被拉入護法神祇的範疇來供奉)、金剛力士(手持金剛杵,僧侶裝束的神明。另外有些教派把羅漢,如十大羅漢、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也當做護法神祇來供奉,稱為“金剛羅漢”。因教派而異,金剛力士也有被稱為金剛羅漢的)、五方揭諦(佛教五方守護大力神)等等。除了這些在漢傳佛教中具有普遍性影響力的大護法神祇;還有一些小的護法神祇,則多為中土神明,也稱為伽藍、揭諦、金剛、神將等,其影響力有的侷限於某一地域;有的則侷限於某一佛教派別;有些影響力特別小的護法神祇,其影響力甚至只侷限於某一寺院。
這些護法神祇,雖然為數眾多,但也有個共性,如漢代以前的人物,無論其籍貫是中土或是西域,是男是女,除金剛力士手持金剛杵著僧侶裝以外;其他神明的著裝都以漢代武將裝束為主(在後世的沿革傳播中有程度不大的增、減修飾);漢代以後歷代被拉入佛門做為護法神祇供奉的人物,其服飾則以其在世間生活過的朝代為主。有西域籍貫背景的人物其面部形象是深目、高鼻、蓬須之類的特徵;中土人物則為漢人形象。
透過對諸天神將以外的護法神祇的排比,我們也很難發現須菩提祖師與這類品階的神明有任何關聯的特徵。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八)
㈣二十四諸天神將,二十四諸天神將為佛教的護法大神,隋代天台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8226;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後代據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8226;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其名稱緣於印度教(婆羅門教)。到了明代,佛教信徒們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又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了“二十四諸天”。這二十四諸天神將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力士、八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羯羅龍王、二十閻摩羅王、二十一緊那羅王、二十二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