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美人等數不清的風流別致雅號。柳河東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死於清康熙三年(1665年),享年四十七歲。她的一生,是五彩繽紛的一生,才華橫溢的一生,纏綿婉轉的一生,英勇悲壯的一生!她是花神的象徵,也是詩魂的載體;她是不世出的知名才女,也是世罕見的烈性俠女;她是招蜂引蝶的一朵鮮花,也是挺拔茂盛的一棵大樹!在明末清初的壯闊蒼茫的社會大舞臺上,柳河東以其短暫獨特的人生經歷,譜寫了一曲纏綿悲涼的風塵悲劇,也譜寫了一曲威武雄壯的歷史正劇!
柳河東一生愛得最深沉、最刻骨銘心的戀人,是抗清義士陳子龍。當年,二十五歲的柳河東曾與三十三歲的陳子龍在浙江嘉興的一座“小紅樓”中同居了一段時間。其間,陳子龍寫下了這樣美麗的一首詩,描繪他們之間的美好愛情:“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詩中的“紅樓夢”三字,應該就是小說《紅樓夢》書名的真正來源。
由於陳子龍家庭的干預,陳柳二人無奈痛苦地分手了。分手後,二人都灑下無盡的思念淚水,創作過大量表達思念“離情”的詩篇。特別是陳子龍在抗清戰爭中英勇犧牲後,柳河東對當年戀人的思戀不僅沒有淡化,反而更加濃烈了!
在柳如是嫁給老名士錢謙益,結成“金玉良緣”之前,曾經長期在杭州西湖漂泊,在遭受離別思念折磨的同時,還要遭受謝三賓等地方黑惡勢力的“風刀霜劍”逼迫,由於痛苦的煎熬,柳河東幾次吐血,幾乎九死一生。《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表達的就是這一時期柳河東的真實心情。“三月香巢已築成,梁間燕子太無情”,說的是自己同陳子龍在“小紅樓”搭建的愛情“香巢”,因戀人無奈分手而傾覆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說的是在西湖漂泊期間,一個孤苦的弱女,遭受社會惡勢力欺凌時的心情。“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說的是柳河東美人遲暮、無所歸依、對前程極端恐懼憂慮時的心靈吶喊。《紅樓夢》書中那麼多林黛玉表達“離情”的詩作,基本上也同《葬花詞》一樣,都是對這一時期柳河東真實心情的表達。
《紅樓夢》後來被作者改寫成以“蕉園姐妹”事蹟為原型的小說,但初期寫妓女的諸多詩篇,作者捨不得割愛,被原封不動保留下來,以至於造成書中十三歲的閨中少女林黛玉,口中吟唱著二十五歲漂泊無依妓女的詩詞。《紅樓夢》書中“絳雲軒”、“絳洞花王”、“瀟湘妃子”等名稱,也是從柳河東的真實生活中取材的。
《紅樓夢》歷史人物(4)
《紅樓夢》書中林黛玉的生活原型,前為柳如是,後為林以寧。康熙前期,洪昇以柳如是與陳子龍、錢謙益的“木石前盟”和“金玉姻緣”為素材,為了抒發亡國之痛,創作了初期的《紅樓夢》。康熙中後期,洪昇又把作品主人公改寫為自己和“蕉園詩社”的姐妹們,為了抒發自己“無才補天”和姐妹們“萬豔同悲”的命運之痛,終於創作完成了今天傳世的《紅樓夢》。今天傳世的《紅樓夢》中,雖然作品中人物的原型主要是洪昇和姐妹們,但仍然留有《紅樓夢》創作初期柳如是等人物的深深印記。
在林黛玉身上,有著洪昇表妹林以寧的影子。林以寧,字亞清,號鳳瀟樓,順治十二年(1655)年生,小洪昇十歲。林以寧出生於一個窮書生家庭,母親早喪,父親林綸雖然考取了進士,但沒有出仕作官,在女兒尚未成人時又不幸病死了。林以寧沒有親兄弟姐妹,十分孤獨,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完全相同。林以寧從小絕頂聰明,由於父親從小鐘愛女兒,重視女兒的教育,使得林以寧滿腹詩書,多才多藝。她的畫畫得特別好,特別善於畫墨竹;她的字也寫得漂亮,特別善於蠅頭小楷,有鐘王的筆意;她的詩詞做得更出色,先後出版過兩本詩集《鳳瀟樓集》和《墨莊詩抄》,還創作過一部傳奇《芙蓉峽》。
小的時候,林以寧參加了顧玉蕊、徐燦等長輩女詩人組織的“蕉園詩社”,是當時名滿杭州的“蕉園五子”之一。及至長成,她又牽頭重組了“蕉園詩社”,與七個表姐妹一起,在杭州詩壇極為活躍,號稱“蕉園七子”。洪昇在遭遇“家難”前,經常與這些表姐妹一起活動,與一干表姐妹感情甚篤,從而養成了他的至情理想。
林以寧與“蕉園七子”等女詩人,都是名門閨秀,受父兄影響,在清初那個“末世”裡,心中充滿了“遺民”思想。這從她們為詩社所取的“蕉園”名稱中,便可看出思想傾向。所謂“蕉園”,並不是什麼長滿芭蕉的園子,而是明朝末期北京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