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的史湘雲是一致的。馮嫻的詩集取名《湘靈集》(一作《湘雲集》),這也大概是《紅樓夢》作者為其取名湘雲、取別號“枕霞舊友”,說她的下場是“水涸湘江”的來歷(繁體靈字與雲字字型相近,易混,靈、雲、霞三字同為雨頭,容易產生聯想,究竟孰是無考)。由以上可知,《紅樓夢》中最主要的三個女主人公黛玉、寶釵、湘雲的名字,都來源於她們生活原型的作品集名稱。
第五節 妙玉
《紅樓夢》中的妙玉,是個十分奇怪的人物,她是個出家人,但卻不僧不道;她自幼出家,卻不容於家鄉豪族,被迫流亡在外;她沒有什麼收入來源,但卻似乎很有點家底,拿出的貴重茶具,連堂堂榮府也找不出幾件來;她性格孤僻,只與林黛玉、邢岫煙還合得來;她的詩才不在釵黛之下,但很少參與大觀園活動,只在凹晶館為黛湘聯詩做了一次收尾。
在《紅樓夢》創作早期,妙玉的生活原型,應該是寄居在杭州西湖的名妓林天素。柳如是在同陳子龍分手後,一段時間曾寄住在杭州西溪的“黃衫豪客”汪然明家裡,既承受著感情上的巨大痛苦,又接受著身體上的痛苦折磨,曾經連續長時間吐血。其間柳如是與汪然明之間信件往來頻繁,柳如是手書的信函,深得魏晉風骨,受到汪然明的賞識。汪然明將柳如是的三十一篇書信匯集起來,整理成《柳如是尺牘》出版;出版前,就是請林天素為該書做的序。
《紅樓夢》歷史人物(11)
林天素本是福建名妓,性格孤僻鯁直,詩才著名當時。因家鄉豪紳迫害,不容當地,憤而出家,先是流浪到蘇州玄墓居住,後來又輾轉到杭州西溪,依附汪然明,寄住在西溪的“隨喜庵”。林天素由妓女而出家,確實是不僧不道的形象,而性格更加孤僻,不喜與當紅“手帕姐妹”往來,也封筆不再作詩寫文章,但卻不過汪然明的情面,很不情願地為《柳如是尺牘》寫了序言。今天,林天素的這篇序言,與柳如是的尺牘一起流傳下來,從中不難看出林天素的孤僻性格,也不難看出她的行文特色風格。
在《紅樓夢》創作後期,妙玉的原型,也相應改為“蕉園五子”之一的徐燦。徐燦是“蕉園詩社”中惟一非血緣關係的成員。《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原型,就是清初杭州“蕉園詩社”中一干女詩人。“蕉園詩社”分前後兩期,前期稱“蕉園五子”,後期稱“蕉園七子”,合起來恰是“西陵十二釵”。徐燦是“蕉園五子”的成員。“蕉園五子”活動期間,她恰好同丈夫陳之遴在杭州居住,陳之遴的詩中,就有“家住西湖濱,長戲西湖裡”的詩句,徐燦的詩詞中也多有歌詠西湖的作品。由於陳之遴與顧玉蕊的丈夫錢開宗同為明朝舊官僚,有通家之好,所以她能夠受到顧玉蕊的邀請,參加她們親族組成的女性詩社。在陳之遴的侄子陳元龍所寫的《家傳》中,就記載了徐燦在杭州,常與柴靜儀、朱柔則、林以寧、錢雲儀唱和,結成“蕉園五子”的過程。梁乙真的《中國婦女文學史綱》,也明確表述了徐燦參加“蕉園詩社”的經歷。
徐燦的母家和夫家都是著名望族,生活極為豪富。徐燦,字湘蘋,號深明,晚號紫言(竹頭)。蘇州人,少小時家住蘇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個山莊內,風光十分優美。父親徐子懋曾任明朝光祿寺丞,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她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幼穎悟,通書史,識大體”,很為父親鍾愛。徐燦許配給陳之遴為繼室。陳家是海寧望族,在明朝興旺發達了一百多年,至崇禎年間,陳之遴經三次科舉考試,終於高中一甲二名進士。婚後,夫妻二人居住在蘇州著名的拙政園裡,生活條件十分優裕高雅。徐燦對拙政園感情極深,詩詞集皆用拙政園命名。
後來,由於陳之遴的父親陳祖苞“因邊疆失事,庾死詔獄”,連累陳之遴被撤消編修官職,“永不敘用”。清順治二年,清兵下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陳之遴變節投靠滿清,累官至“大學士”,世人都稱之為陳“相國”。以百年望族加兩朝高官,其家居住北京時,生活之富貴、優雅,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徐燦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但丈夫卻變節事清,內心充滿了矛盾痛苦。徐燦和丈夫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在家中夫唱婦和,夫妻感情甚篤。明亡後,徐燦深懷亡國之痛、故國之思,滄桑之感,興亡之嘆,對丈夫後來仕清一事,心存憾悔,在詩作中時有微詞,夫妻間在政治感情上出現了危機。而在生活感情上,徐燦仍然恪守婦道,始終不渝,無論順境逆境,都對丈夫忠貞不貳。
徐燦詞中多表達故國之思和矛盾悔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