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青埂峰”的來歷更讓人擊節讚歎!洪昇遊盤山,投奔的是他的老朋友“智樸和尚”(洪昇詩中習稱他為“拙庵大師”、“拙公”),下榻處就在“拙公”建立的“卓錫”處“青溝禪院”。此寺院當時建在盤山青楊峪,今已無存。洪昇在“青溝禪院”居住的“旬日”期間,除了向佛門學法參禪、尋求精神解脫以外,還在“智樸”、“德風”等大德高僧的陪同下,遍遊盤山名勝,並與“智樸”、“德風”和尚不時“聯句”酬唱。“智樸”、“德風”和尚不僅佛學造詣深,文學修養也甚好,所以能與洪昇長期保持友誼。在《盤山志》中儲存了三人此期間的大量酬唱贈答詩篇。這個“青溝禪院”,按諧音應是《紅樓夢》中“青埂峰”的出處。
青溝寺何以又稱為“青埂峰”呢?說起來更是令人不可思議。原來盤山的“盤古寺”、“青埂寺”的匾額,都是康熙皇帝御筆親題的。盤古寺原名“盤谷寺”,康熙誤題為“盤古寺”,由於是皇帝欽定的名稱,從此就這麼將錯就錯叫下去了。康熙皇帝為青溝寺題匾“戶外一峰”,從此文人學者就稱呼這裡為“青溝峰”。
“青埂峰”下那塊被女媧遺棄的“補天石”,就是以盤山“搖動石”為原型的借指形象。據《盤山志》記載,洪昇在《駁名勝志》文中說,曹能始雲“上盤頂有巨石,以指搖之輒動。今搖動石在千相寺後,與上盤無涉”。盤山“搖動石”形體巨大,因無根基,以手指便能搖動此石,歷來為遊客喜愛。在盤山確有此石是女媧煉後未用的“補天石”傳說,《盤山志》對此有記載。洪昇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這塊巨石自況,寫出不朽名著《紅樓夢》,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麼!
筆者推斷,洪昇初創《紅樓夢》的念頭,就是在盤山青溝禪院“逃禪”時產生的;對《紅樓夢》創作的整體構思,也是在這裡完成的。在盤山尋求解脫的“旬日”裡,恰是洪昇剛剛經歷了人生最慘痛打擊之後,撫著身心傷痛,靜對清泉白石,前半生中的所有“新愁與舊愁”,一齊湧向心底。對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來說,此時向佛門尋求解脫,是必然的選擇。《盤山志》記載的洪昇在此地所作的詩篇中,就有大量看破紅塵、嚮往空門的表述:“積歲墜塵網,靈襟坐迷惑。久思訪名僧,人事苦羈勒。”“苦為塵情累,蹉跎逾半生。”“世俗憎兀傲,遂為禍所嬰。”“冀垂慈悲念,鑑茲歸依誠。眼膜籍金鉍,回光豁我盲。”“決計深山獨住,喧囂怕殺浮名。”“始信今古高士,超然不列儒宗。”“形神都已敝,身世竟無成。不學空門法,真為負此生。”“似是功名末路心,英雄末路多歸此”等等。
洪昇在盤山佛門禪定靜思的“旬日”裡,撫今追昔,確實意識到了自己前半生的種種“荒唐”,友人王澤弘說他“晚抱知非嘆,追悔多內愧。避戶日窮經,先探羲文密”。這正是《紅樓夢》中“作者自雲”“背父母”、“負師兄”、“無能”、“不肖”的思想根源。此時,洪昇在痛悔自責之餘,也必然想起妻子之賢,姐妹之慧,“因空見色,由色生情”,下決心創作《紅樓夢》,不使“閨閣中歷歷有人”湮沒無聞。追憶昔日人間花柳繁華的“色相”,對比今天自己的悲慘下場,更加重了“色空”觀念,正可謂“傳情入色,自色悟空”。洪昇的後半生始終虛無主義思想嚴重,但此次在盤山卻沒有出家,“妻兒待米難淹留”,“明日風塵下界行”,不得已又回到“煙火寒朝昏”的貧苦生活現實中。
回到家中的洪昇,據友人吳雯詩中記載:“牛衣腫目垂涕痕”,“骯髒亦不登朱門”,哭腫的雙眼中還在淌著辛酸的淚水,破衣爛衫蹲在家中羞於見人。下山後的洪昇做什麼呢?“坐對孺人理典冊”,翻閱過去自己和妻子、姐妹們的作品,開始了《紅樓夢》的初期創作。妻子黃蕙確實賢惠體貼,儘管生活達到揭不開鍋的地步,黃蕙不僅沒有牢騷埋怨,反而“拔釵沽酒相慰勞”,讓身心交困的夫君一醉解千愁。有賢妻若此,難怪洪昇在《紅樓夢》中對情人的描寫表現出了極大的尊敬和終生不渝的愛戀。第二年,洪昇攜家返回杭州故鄉,直到康熙四十三年洪昇逝世,似乎一直沒有中斷《紅樓夢》的創作修改。康熙三十八年,洪昇還對友人褚人獲(古典小說《隋唐演義》的作者)說,打算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筆之成帙”,但由於“性懶善忘”,“忽忽暮年,迄無就緒”,可見洪昇五十五歲時還沒完成創作。直到死前,大概才最終定稿,並帶到江寧織造府,把“行卷”交給曹寅看,曹寅看後寫下了“稱心歲月荒唐過,垂老著書恐懼成”的詩句,並答應為此書“問世”。把洪昇的經歷同《紅樓夢》對照看,洪昇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