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讚賞,賈政也十分滿意和自豪。本文無意研究寶玉題詠大觀園的文采,僅就賈政等人的遊覽路線,再根據杭州西溪的歷史景觀,來對照還原大觀園原型的真面貌。
根據《紅樓夢》第十七回描述,賈政一行進入大觀園之後,來到的第一處景觀,便是“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沁芳亭”。沁芳亭附近,有橋名“沁芳橋”,有閘也名“沁芳閘”,還有一水池,名字仍然是“沁芳池”。這裡的原型,便是西溪之“御臨橋”(見圖三)。御臨橋今名王家橋,御臨橋是清代名稱,得名的原因是康熙皇帝南巡曾在這裡上船遊覽西溪。御臨橋的前面,確有御臨池;至於亭和閘,今天已經難見蹤跡了。
。。
《紅樓夢》歷史地理(5)
從沁芳亭前行,經過“蓼汀花漵”(西溪至今仍有“蘆汀沙漵”之地名。蘆即是蓼,沙漵變花漵,不過雅一點罷了)賈政一行來到“龍吟細細,鳳尾森森”的“有鳳來儀”,後來又被題名“瀟湘館”。這裡的原型便是“西溪山莊”,是當年高士奇建設用來接待康熙南巡遊覽西溪的駐足場所(見圖三)。西溪山莊今已無存,當地人叫這裡為高莊,大概就是高士奇山莊的意思吧。
從瀟湘館繼續前行,賈政一行人來到“山坡之下”“分畦列畝”的“稻香村”。這裡的原型就是當年沈家(柴靜儀家)的莊園(見圖三)。今天這裡仍然是一片田園風光,被闢為杭州農村風光休閒遊覽地,市民閒暇時,很多人攜妻帶子來到這裡遊覽,倒也的確是“柴門臨水稻花香”的景色。不過《紅樓夢》中用這句詩描繪這裡,未必完全是“柴門”的本意,很大程度上是說這裡的女主人公姓柴,她的家門當然也是“柴門”了。
賈政一行人從稻香村出來,“轉過山坡”,“過了荼糜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盤旋曲折”,來到遍地香草藤蘿的“蘅芷清芬”,後來這裡被正式題名“蘅蕪苑”。這一大堆地名都是以花草命名,它們的原型,都是今天的“花塢”。花塢的地盤很大,當年分割槽種植牡丹芍藥等鮮花和各種香草,所以每個花區都有一個子名稱。可惜這裡今天早已被城市某大單位佔用,非復當年鮮花香草滿地的優美景色。
從蘅蕪院出來,賈政一行來到了“崇閣巍峨,層樓高起”、“琳宮合抱”、“玉欄繞砌”的元妃省親正殿“大觀樓”。這裡今天叫做“御臨鎮”(見圖三),不過當年接待康熙皇帝的亭臺樓閣早已不復存在了。
一行人出大觀樓,便到了“沁芳閘”。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賈政一行人從“大主山”出發,按照沁芳亭——瀟湘館——稻香村——蘅蕪苑——大觀樓——沁芳閘的順序,又回到“大主山”,實際上是繞了一個圈子,又回到了出發的原地。好多紅學專家不明此理,畫大觀園圖時,把沁芳亭和沁芳閘畫成了相隔很遠的兩個地方。如果不知道大觀園的原型西溪,很容易鬧這個笑話。《紅樓夢》書中所說的“大主山”,便是今天的老和山。
一行人從沁芳閘再出發,沿途經過若干“清堂茅舍”、“佛寺丹房”、“長廊曲洞”、“方廈圓亭”,逶迤來到了大觀園的核心怡紅院。這裡就是《紅樓夢》作者洪昇的故園洪園(見圖三),位置在今天蔣村鄉的南面的深潭口。讀者朋友們可能注意到了,從沁芳閘到怡紅院,路途似乎比較遠,作者對沿途景色沒有詳表,只是一筆帶過。從怡紅院出來,便是“平坦寬闊大路”,一行人從這裡便出了大觀園。這裡便是今天深潭口前面的大路。這條路古已有之。
《紅樓夢》書中交代,寶玉跟隨父親遊覽的景點,只佔了大觀園的“十之五六”。從圖二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次遊覽所經過的地方,就是西溪的“五院”風景區,確實只佔西溪三大景區的“十之五六”,作者沒有撒謊,更沒有故弄玄虛。
四、賈元春遊幸大觀園之路線還原
《紅樓夢》十七回書中寶玉剛剛題詠完大觀園,十八回便開始描寫元妃省親。元妃省親是借省親為名,暗寫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到杭州,應高士奇邀請,順便遊覽西溪景觀的過程。我們不妨跟隨書中元妃的腳步,再去印證一下大觀園的原型在杭州西溪。
元妃的儀仗隊來到大觀園門前,首先是進入“儀門”,來到一所“院落”更衣。這所“院落”的原型,便在今天的御臨橋附近。更衣後下輿登船,到了“蓼汀花漵”,也就是今天的御臨池附近,並改其名為“花漵”。棄舟登岸後,來到“省親別墅”,也就是大觀樓,位置在今天的御臨鎮。
在大觀樓接見了祖母和父母親之